“中國經濟轉型的信號已經非常清晰,經濟增長的趨緩疲弱態勢,充分表明以往經濟結構的動力不足,調整與轉型勢在必行。當我們確信已置身于轉型時期后,接下來的問題是:往哪兒轉?如何轉?轉型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中信重工以其持續不斷的實踐,做了有益的嘗試。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近60年歷史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從時間窗口看,它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幾乎所有重要環節和事件,具有中國國企改革的典型特征。 最近,記者再度與中信重工轉型實踐的操盤者——董事長任沁新談到轉型成功的關鍵要素,分享了他對轉型企業的基因與要素等等的分析與認識。 任沁新認為,這一次的經濟轉型不同于以往歷史上的經濟調整。在30年改革實踐中,每每在經濟重大調整期間,國家都會出臺一系列有利于國有企業的扶持政策或導向,如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債轉股、整合重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目前看來,對于如何轉型,在宏觀導向上是粗線條的,在政策層面國家不會出臺有很強效力的措施。因為從指導思想上,國家強調的是以市場手段配置資源;從調控手段上,是底線思維,不會再采取大水漫灌式的政策。事實上,在經濟走向尚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國家層面做出非常明確、詳細的轉型導向也是不現實的。因此,身處市場競爭的企業,只能依靠自我把握、調整,否則,轉型的目標或成永夜。 任沁新認為,今天的轉型決策與過去也完全不同。以往的決策通常是在本行業、本領域內進行,比如橫向擴張、縱向延伸、優化整合、結構調整等。而成功的轉型是指戰略性的、方向性的、長遠意義上的,包括經營形態、商業模式、服務領域,產品方向發生重大變化、重大調整,對企業發展有著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影響。 在新常態下如何轉型,對傳統產業來說更要做好充分準備。 有位頗負名望的經濟學界人士言道,中國目前的經濟環境,可以這樣描述,即新常態未立,然舊常態已破。這種形態意味了很多不明朗元素的出現、并存以及碰撞。 為此,任沁新闡述了對轉型要素構成的觀點。 心態決定勢態
任沁新認為,簡單分析一下兩類企業的表現就不難看出其差異。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