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源,環境,交通擁堵和安全等問題的多重挑戰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日益顯示出緊迫性。“互聯網+”的浪潮讓我們對汽車智能互聯寄予了厚望。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將其定位為未來汽車技術戰略制高點。 伴隨著特斯拉火遍全球,被稱為“野蠻人”的互聯網公司仿佛在一夜之間,好像誰都可以對傳統汽車業指手畫腳,動不動就要重新定義汽車,更有人以“顛覆者”的姿態聲稱要建立汽車產業新格局。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據報道,特斯拉中國區去年僅完成30%的銷量目標,高管也是頻頻更換。原因多方面,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與其產品和售后有關,缺少造車經驗以及完善的售后維修服務體系。這說明一個問題:單一行業企業很難獨自支撐互聯網汽車市場產業鏈的發展,需協同多方資源,實現共享共贏。 技術的進步讓今后的汽車將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互聯網的移動終端。在趙福全看來,智能車就是將來車能像人一樣聰明,所以智能汽車一定是智慧和能力的這種雙重的體現,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汽車理解人、解放人和幫助人,滿足人們點對點順暢移動的同時,利用好在車上的這段時間,需要互聯網企業和傳統車企的深度合作、共贏創新。 傳統的車企要以積極的姿態擁抱新“X”。,這個“X”是新技術、新企業、新的商業模式。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對于整個制造業會帶來挑戰,但更帶來機遇,汽車產業非轉型不可。汽車產業不會被互聯網企業顛覆,但是汽車企業很有可能被顛覆。趙福全說:“傳統汽車企業要適應這種改變,不換理念就換人。” 同樣,互聯網企業也不要高傲自大,匱乏的造車經驗將是邁不過的一道坎。汽車作為綜合性產業,設計、評估、試產、量產每一個環節都是極其復雜,精準的試驗、龐大的數據、專業的分析。正如趙福全所說,汽車零部件有幾千個,互聯網企業能顛覆的無非也就幾個。所以,互聯網企業要看到傳統車企的優勢。 在“造車”的道路上,互聯網公司和傳統汽車廠商更多的是競合關系。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樂視、易到等互聯網公司陸續宣布與傳統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或許,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是汽車企業與互聯網公司各自組成聯盟之間的競爭。 趙福全還指出,互聯智能汽車的發展必須是政府、行業、企業互動,單靠誰都玩不轉,所以合作、共贏、創新,有效的利益分工,最終通過合理的商業模式才能夠邁出很重要的一步。現階段,歐、美、日汽車智能技術聯合發展的趨勢已經初步形成,三方的系統目標、時間表、技術路線正在取得更廣泛共識。如果中國不積極行動應對,這很可能使中國汽車工業面臨再次喪失話語權的危機。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