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工業4.0的三個神話 傳說一:工業4.0是革命性改變 德企從不愛談“革命”,“顛覆”,或是“破壞”。 套用寶馬集團工業4.0生產專家Christian Patron博士對新浪財經的答復:“在寶馬集團,不斷改進生產系統是日常工作。工業4.0是符合寶馬邏輯的下一步,而絕不是‘革命性改變’”。 寶馬參與了給“工業4.0”起名。現在有一些公眾辯論的主題,最早都是從寶馬的工廠中總結出的,有的甚至在寶馬的工廠中已經處在鋪開階段。這家車企對生產流程改造中的一些嘗試,后來被列為“工業4.0”的生產方式。他們之后又給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Acatech)提了很多實施項目方面的建議。寶馬參與了德國聯邦政府教研部資助的,針對信息物理系統所設計的CyProS項目;另一個項目是研究在以機器人為主的自動化流程中,如何大幅度提升盈利能力。 還有一些德國公司很多人聞所未聞,甚至連他們涉及的那個偏門的領域都沒聽說過。西蒙就發現了很多這樣散落在德國各地的珍寶式中小企業公司,例如德國凱密特爾集團(Chemetall)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銫和鋰生產商;3B Scientific,是解剖教學輔助領域的領導者;Uhlmann,是醫藥包裝系統的龍頭,而Flexi是專業生產寵物伸縮牽繩的。你想像得到么?僅僅一根小小的牽狗繩,他們壟斷了全球70%的市場。 對于工業4.0的各個模塊,德國企業并沒有成型的文件,但是他們已經在做了。 “在汽車行業,供給鏈條至關重要。我們在過去幾十年最大的嘗試,就是如何相互聯通以減少庫存。十分巧合,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這一概念,然后就叫開了。”德國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即將在今年3月底履新德國馬勒公司董事會主席的Wolf-Henning Scheider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 “我們現在可以更清楚了解一些零部件在整個供應鏈中的需求狀態。舉例來說,我們生產一種電力輔助剎車系統—無人駕駛中的一個關鍵部件。這個部件在博世6個工廠生產,然后在一個工廠組裝。在工業4.0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隨時知道每一個零部件在供給鏈重所處的狀態。” 這就不理解中國企業想對很多德國小企業發起收購時的困難重重了。 時下的德國企業中,很多最炙手可熱的發明正是來自一些中小企業。舉個小例子,僅3D打印技術這個小領域在美國和德國聚集了一批中小型技術公司,于是諸多中國企業家都到德國去收購3D打印方面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公司。結果這些看起來都不富裕的中小企業卻根本不愿意賣。 “我們有一個工廠已經在采用工業4.0的基本原理,并在嘗試不同的指標對工業4.0進行效果評估。”Wolf-Henning Scheider說。 Wolf-Henning Scheider補充說,他們同時也在和客戶,也就是一些生產廠商討論,甚至與一些客戶進行項目試驗,博世生產環節的信息安全也被考驗。 目前,博世集團有專門的軟件公司處理信息安全問題;生產專門的硬件確保信息發出和接受的安全性;所以,和其他德國工業領頭企業一樣,在實現信息聯通的同時,他們也在解決信息安全的問題。
“工業4.0其實是關于創造力的:通過技術革新來獲取競爭力。‘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工業4.0的一環,機器對話機器,機器對話生產部件,按照實現設定的程序自己完成生產全部過程,以此提升產品質量,解放人力。”德國的企業戰略專家,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及監事會主席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他強調,即使是“物聯網”,你也要有“物”才能玩得轉。自動化設備是承載,也是根本。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