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變化多端的一年,是對長久積累的行業問題整頓的一年,是我國零部件企業在國際化戰略中拼搏奮斗的一年,是汽車零部件市場逐步規范化的一年。由此,本文對一年來發生的重要事件進行梳理,評選出汽車零部件行業十大新聞。 一、十部委聯合破除配件渠道壟斷 事件回顧:3月5日,交通部道路運輸司宣布將破除配件渠道壟斷,推動汽車維修信息公開立法。4月10日,18 種常見車型的整零比系數首次披露,其中最高為1273.31%,即購買全部配件的價格可以買12輛整車,維修配件的壟斷暴利引起業界嘩然。10月底公布了 第二批整零比研究結果,新公布的18款車型中,同樣有15款零整比系數超過300%。 9月18日,交通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規定 2015年1月1日起汽車生產企業要在新車上市時公開汽車維修信息,在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公開已進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國產車型以及 已獲CCC認證的國產及進口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后市場提供原廠件和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后配件,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 授權維修企業轉售原廠配件。 點評:整車廠對原廠配件銷售渠道的壟斷,是汽車行業的頑疾。《指導意見》的出臺打破了這種壟斷,汽車零部件企 業終于可以在售后市場大展身手,消費者修車價格終于可以下降,但相關配套細則和標準能否盡快出臺并實施則是該《指導意見》推進的關鍵。整車企業能否舍棄巨 額的壟斷利潤,將成為最大的阻力。 二、12家日本企業遭反壟斷處罰 事件回顧: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開始對汽車配件縱向壟斷案做外圍調查。8月6日,發改委完成對日本12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的調查工作,并于兩周后公布處 罰方案,對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處罰8.3億元,對日本精工、不二越、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軸承企業處 罰4億元。這是我國反壟斷部門迄今為止開出的最大罰單。
調查結果顯示,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等八家日本零部件企業在日本頻繁進行雙邊或多邊會談,互 相協商價格,多次達成訂單報價協議并予以實施,涉及中國市場的起動機、交流發電機、節氣閥體、線束等13種產品。2000年至2011年6月,日本精工等 四家軸承企業在日本組織亞洲研究會,在上海組織出口市場會議,討論亞洲地區及中國市場的軸承漲價方案、漲價時機和幅度,交流漲價實施情況。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