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工作,分析當前創新發展新形勢,明確科技創新工作新要求,研究部署2018年科技改革發展任務,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步伐。科技部部長萬鋼作工作報告,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主持會議。 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 萬鋼在工作報告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科技創新持續發力,加速趕超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實力大幅增強,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一是在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實現歷史性躍升。二是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進入三跑并存、領跑并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性新階段。三是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全面融入、主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四是科技體制改革向系統縱深推進,科技管理格局實現了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的歷史性轉變。五是科技創新力量由科研人員為主向全社會拓展,開創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性新局面。六是科技外交成為國家總體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創新開放合作邁出主動布局的歷史性步伐。 萬鋼說,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會R&D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全社會R&D支出占GDP比重為2.15%,超過歐盟15國2.1%的平均水平。國際科技論文總量比2012年增長70%,居世界第二;國際科技論文被引量首次超過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3萬億元。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3.6萬家,研發投入占比超過全國的50%,發明專利授權量占比全國40%,上繳稅費預計超過1.5萬億元,營業總收入預計超過30萬億元,增長均達到10%以上,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500萬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第20位升至第17位。 萬鋼表示,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的成就舉世矚目,改革發展的經驗彌足珍貴。一是堅持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我國科技創新正確方向。二是堅定創新自信,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三是按照“三個面向”,立足發展全局謀劃和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四是強化“雙輪驅動”,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科技創新活力。五是堅定依靠地方、部門和廣大科技人員,充分調動激發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六是強化“四抓”,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環境。 萬鋼強調,要順應新時代新態勢新要求,全面增強創新能力,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要大力推進科技惠民,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全面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任務要求,找準差距,彌補短板,打好沖刺攻堅戰。 十方面助力科技強國建設 萬鋼指出,2018年科技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目標,突出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重要作用,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提高系統化技術能力,著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著力強化戰略科技力量,著力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著力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法律、政策、文化、社會環境,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全面強化創新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依靠科技創新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萬鋼要求,2018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一是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強大支撐。二是加強面向科技強國的基礎研究,進一步增強創新源頭供給。三是大力推進科技型創業與成果轉化融通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四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行動,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五是大力發展民生科技,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等戰略任務提供支撐。六是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引領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七是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主動布局全球創新網絡。八是完善人才發展環境,培育造就創新型高水平人才隊伍。九是統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任務落實,進一步釋放改革動力活力。十是持續優化政策環境,營造濃厚創新文化氛圍。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