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JATO公布了全球汽車制造商今年一季度排名。大眾、豐田依然牢牢把持前冠軍、亞軍之位,雷諾-日產和通用汽車緊隨其后。3月份雷諾-日產-三菱伏爾加的聯盟以9.2萬輛的銷量而問鼎一事雖然“勁爆”,但遠不如中國汽車制造商的表現更讓人歡欣鼓舞。 吉利以63.4%的同比增長領漲全球,銷量排名第13位,廣汽集團也以同比61.6%的增速躋身全球TOP10,中國汽車制造商在TOP20中占據5席。不過問題來了,品牌銷量TOP20中,中國單一品牌卻無一進入,就連長城和吉利都無奈敗興而歸。目前擺在中國汽車制造商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發展的“量”有了,但僅僅是在國內,任何一個全球排名靠前的汽車公司,一定是各大趨勢市場全面開花,這對目前的自主品牌來說,走出去的步伐還需要不斷加快。
中國一感冒,全球就打噴嚏 在看中國汽車制造商的表現之前,先來看看全球局勢。按照JATO的統計口徑,其共統計了52個市場的銷量數據,其中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提供的是注冊銷量,但對于中國、美國、印度、韓國等市場,JATO則采用上牌數等來計算這其真實銷量,即使與汽車制造商發布的銷量數據不盡一致,但依然能反映出車企的真實趨勢。 在全球一季度銷量TOP20榜單中,現代-起亞、福特和PSA集團均出現大幅下滑,而且神奇的是,這幾家企業的在華表現都乏善可陳,進而影響到了其全球表現,莫非真的是,中國一感冒,全球表現就打噴嚏? 跌幅最高的當屬PSA集團,以68.2萬輛季度銷量排在第10位,相比去年下滑位。盡管一季度PSA集團在歐洲、歐亞大陸和中東非銷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長,但在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繼2016年全年銷量下跌了16%后,一季度銷量下跌了45.6%。 雖然不缺先進的技術、但是由于市場反應、定價策略方面未能抓住用戶的真實需求,標致與雪鐵龍品牌一直在主流汽車品牌邊緣徘徊。近日,神龍公司啟動重振計劃,將在產品、定價、管理三個方面進行改革,令神龍重回軌道。隨著標致5008、雪鐵龍天逸等中大型SUV的上市,神龍有望扭轉目前的頹勢。 其實跌的最慘的是現代-起亞,JATO的數據顯示是155.3萬輛,同比下滑4.7%。而按照企業自己公布的銷量看,現代汽車集團合計第一季度全球零售銷量從179.2萬輛同比下跌4.2%至171.6萬輛。 由于美國市場的大規模召回和薩德導彈部署而造成的排韓情緒,現代-起亞一季度在這兩個市場銷量大跌。而占現代全球的23.5%的中國市場表現不佳,是現代-起亞銷量滑坡的重要原因。現代和起亞合計一季度在華零售銷量從37.8萬輛同比下跌22.0%至29.5萬輛,且如今跌幅還在不斷擴大中。 資深汽車媒體人表示,隨著其他汽車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在設計方面突飛猛進,原本設計領先的現代-起亞逐步開始老化和落后,而其在中國市場車型布局過于密集,過分追求銷量KPI,老車不停產、同平臺多價位車型同臺銷售等逐漸侵蝕到其品牌形象。 另一個“失意”者則是福特汽車,其152.1萬輛的季度銷量同比下滑了1.6%。而其在華合資企業長安福特自2016年底開始增速就有所放緩,一季度整體下滑了20%。有分析人士指出,“后續車型沒有競爭力、質量問題、包括渠道能力等都影響著福特在中國市場更進一步。” 福特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下滑也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就在5月22日,已在福特汽車工作28現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馬克?菲爾茲因此“出局”,不過新上任的CEO Jim Hackett 能否力挽狂瀾還未可知。
吉利領漲 廣汽登榜 單從增速來看,吉利以63.4%的同比跑贏了全球汽車制造商。這里統計的吉利汽車不僅包含吉利品牌、還包含其全資控股公司沃爾沃、2013年收購的英國錳銅公司的Black Cab。 沃爾沃全球一季度銷量為129,148輛,同比增長7.1%,而吉利品牌則憑借一季度94%的同比增長率,成為名符其實的銷量火車頭,銷量達278,581輛,已完成全年百萬輛銷量目標的27.85%。隨著博越、帝豪GL等熱銷車型的產能得到釋放,以及全新車型的陸續上市,吉利的銷量還將迎來進一步突破。 近期吉利推出高端品牌領克,并收購馬來西亞的寶騰汽車的股份,其體量將進一步增大,在全球銷量排行榜上的位次也有可能繼續向前。 同時對比2016年各汽車制造商的榜單,今年上榜的除了以往的老面孔長安、吉利、東風和長城外,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也憑借61.6%的增長率躍居其中,其中廣汽傳祺功不可沒。 廣汽傳祺官方數據顯示,其一季度銷量為121,665輛,同比增長68.4%,其主力車型GS4仍然保持SUV細分市場第二名的領先地位,而GS8 3月、4月銷量均突破萬輛,成為生力軍。但是近期GS8遭遇的愛信供應變速箱不足問題,使得GS8配產的變速箱最多只有7000臺,直到到10月才能恢復供貨,可能會影響到其二季度的市場表現。 品牌榜無一入選 雖然在全球汽車制造商一季度銷量TOP 20榜單中,中國占了5個席位,但就單一品牌而言,中國汽車無一上榜。相比豐田、大眾、福特這些國際化強勢品牌而言,中國汽車制造商不僅在體量上稍遜一籌,在單一品牌銷量和號召力上也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以上榜品牌中的東風為例,一季度銷量為24萬輛,為旗下有風神、風行、風度、風光、景逸多個品牌貢獻。分攤到各個品牌、各個車型,則更低。按照東風“大自主”戰略的初衷,原計劃通過研發、采購、銷售平臺共享,實現風行、風神、風光和風度的快速發展,但結果是渠道很難共享,而已量產車型的零件共通率也較低。產品、品牌眾多,競爭力卻并不夠強,往往因為產品重疊、資源營銷過于分散,“多生孩子好打架”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 相比之下,廣汽集團傾整個集團之力發展傳祺這一個品牌,固然有“厚此薄彼”,對吉奧、長豐、中興“過河拆橋”的嫌疑,但傳祺的異軍突起,也證實了這樣做切實有效。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曾表示:“在自主品牌發展初期,應該以單一品牌為主,不能著急試水多品牌運作。未來再根據實際情況培育其他品牌,最終實現‘大自主’協同發展。” 除了大集團外,長城、吉利在哈弗、吉利品牌的快速增長下,也不斷地推出Wey和領克這一高端品牌,表現出中國品牌汽車向高端市場進軍的決心和意志,但也從側面展現出對同一品牌持續耕耘能力的不足。 隨著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開始找到了感覺和方向,在全球汽車行業中也逐步蘇醒過來。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體量與增速從全球看都蔚為壯觀,不過對它們來說,單單耕耘本土領地遠遠不夠,走出去,去到更多的區域市場,去到歐美等成熟的汽車市場,這才是中國品牌的樹立影響力的關鍵,也是中國品牌和中國汽車工業屹立全球汽車行業之林的關鍵。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