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市場導向與競爭對手的雙重作用力之下,自主品牌終于尋得突圍良策——發力新能源市場,吉利汽車亦在此列并大有扭轉乾坤之意。 “以后我們開發的新產品基本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互聯汽車,傳統汽車就逐漸不生產了。”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此話背后,實際就是吉利于近日提出的“藍色吉利行動”中的重要一環,到2020年,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90%以上的銷量占比。 與其他向新能源板塊傾斜的企業不同,吉利此番轉型可謂大刀闊斧。雖然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車等自主品牌車企都曾公開表示新能源或為自主品牌逆勢突圍的“唯一機會”,但其他企業卻遠沒有吉利這般激進。 “大舉進攻新能源領域無可厚非,但制定太過激進的轉型或不利于企業發展,”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吉利近年的發展還算平穩,但本次新能源目標的制定似乎又讓人看到了一些浮躁。至于轉型收效如何,還要看吉利這一次是否真能做到腳踏實地。” 激進轉型 具體來說,根據“藍色吉利行動”,吉利新能源將在技術上主打純電動、油電混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三種路線,并通過兩大平臺——FE(中高端)與PE(緊湊級)平臺來發展純電動車板塊。 從以上路徑上看,吉利與其他車企并無二致,但其公布的“五大承諾”卻足以讓業內熱議——第一,提前全面實現2020年國家第四階段每百公里 5.0L的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限值;第二,實現消費者用傳統汽車的購買成本購買插電式混動汽車的夢想;第三,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 的90%以上;第四,在氫燃料及金屬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第五,實現新能源技術,智能化、輕量化技術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雖然言之鑿鑿,但不得不說的是,90%以上的新能源銷量加上此前吉利發布的“2020年實現120萬輛”的銷量目標,同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竟逾100萬輛。 對此,吉利控股集團總裁CEO安聰慧表示:“吉利制定這樣的目標并不是為了和其他企業進行對比,而是結合自身發展提出來的。” 據其介紹,在技術領域,吉利汽車將以與沃爾沃合作打造的CMA中高級車基礎模塊架構為核心打造新能源車型,該方面的設計研發工作主要由吉利汽 車歐洲研發中心承擔,該中心在瑞典哥德堡已有1200名工程師,中國杭州也有300名工程師,負責架構開發、上車體開發、核心部件開發開發,整車設計、工 程制造及新技術的研發。CMA基礎模塊架構可以實現電機 發動機等核心部件的批量生產。 此外,2015年初,吉利與新大洋機電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并推出知豆電動車,加之此前其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與康迪車業成立的合資公司,署名吉利 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并不止吉利品牌。雖然,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開疆破土頗有“借力而為”之感,但不論如何,2015年1~11月,在乘聯會統計的自主品牌新 能源車銷量占比情況中,吉利節節攀升,的確實現了在自主品牌領域的市占率穩增,也正因如此,加之政策的多重鼓勵,吉利才許下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逾 百萬的戰略目標。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