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生產力水平的集中體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本錢”。國力的強大、競爭力的提升,都離不開實業的壯大。回顧歷史,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無不以實業的崛起為根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發達國家更是紛紛提出“再工業化”的口號,為本國的制造業鼓勁。 讓我們為堅守實業者點贊! 剛剛過去的2015年,于實業是困難重重的一年。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承受著市場低速和成本高企的雙重壓力。不少傳統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低谷,產能過剩、需求不振,“產品賣不出白菜價”。越是困難,越見堅守者的韌勁與頑強。“只有夕陽產品,沒有夕陽產業”——不少企業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創新創造上,用“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產品提升競爭力,贏得市場。“守得云開見月明”——在行業周期底部,不少企業勒緊腰帶,像擠濕毛巾中的水一樣壓縮支出,向管理要效益。更不乏有遠見的投資者,始終相信實業、看好實業,把資金堅定地投向實業。所有這些,都為實業孕育新的希望。 讓我們為耕耘實業者加油! 實業往往投入成本較高、產出周期偏長、利潤空間較小,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面臨著更多困難。“一流企業做金融、二流企業做房產、三流企業做實業”,這種說法盡管有偏頗之處,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實業所處的尷尬境地。做強實業,亟須為實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這就要有針對性地為實業減負增效,以更加精準的財稅金融政策為實業送去“及時雨”,以更有吸引力的產業政策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實業集結。做強實業,更要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虛擬經濟由實體經濟孕育而出,可以對實體經濟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如果虛擬經濟擠壓了實體經濟的空間甚至影響實業發展,則不利于整個經濟。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業,始終是保持國家競爭力的基石。 實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實業也正迎來重要轉折期。最近,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強調要“把實體經濟抓上去”。去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擴大有效供給”,聚焦實業發展的“瓶頸”,可望強力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實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日漸清晰,政策環境越來越好,關鍵就看企業怎么干了!企業能不能徹底擺脫“標準化、大規模”的路徑依賴,以創新驅動發展,從單純地“賣產品”轉向“賣研發、賣服務”?企業能不能做好“爬坡”的準備,不被暫時的好轉、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下決心向價值鏈的中高端攀登,讓轉型成為一種自覺?這些都考驗著企業的勇氣和智慧。 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而來。新常態下,新增長點正在形成,新動能加速積蓄。經過危機洗禮,企業抵御風險、強化管理、拓展市場的能力已大大增強。敢于迎難而上,矢志創新轉型,相信企業必能渡過難關,走進春天!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