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是創新的基礎 “沒有傳承,創新就沒有基礎!睋惢⒔榻B,為了表達對精密機床行業歷史巨人的敬意,他們公司收集歷史上有代表意義的機床“作品”,包括像DIXI坐標鏜,美國莫爾的坐標磨,斯圖特的手動磨床,牧野的手動銑床。 這樣做有兩層意義,一是供研發部門瞻仰和學習。二是倡導學習的企業文化。因為從目前歐洲和日本的高端數控機床來看,秉承精益求精的傳統制造精神或是執著的工匠精神,仍然是諸多優秀企業堅持的企業文化。他希望大連科德能夠成為新一代經典精密機床制造技術的傳承者。 據了解,大連科德注重招募成熟的有經驗的技師,并培訓自己的技術工人團隊,并已在廠內恢復了工人考級。 在光洋生產系統車間,工人是沒有工時定額考核的,能干出多少,就向市場投放多少。不過他們有生產效能的統計數據,考核生產系統只要看統計數據反映的效能是否具有可持續改進性。 這勢必會影響一個產品的生產周期,但陳虎堅持“有時候多花時間,說服用戶接受交貨期,比讓用戶在品質上失望要強百倍。” 因此,他們在所有的機加工零部件堅持材料化驗,嚴格熱處理工藝;要求所有的機加工保持在公差中值;要求在關鍵的裝配結合面沿襲傳統的刮研工藝,去除所有可能去除的墊片類調整環節;要求比國家標準嚴格一倍以上內控質量標準。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些,要趕上先行者的步伐幾乎沒有可能性,畢竟有歷史積累的差距在。因為大連科德是中國數控機床行業中的后輩,2008年才從工業自動化行業走進數控機床控制系統行業,再走進數控機床行業。因此在堅持傳承精密機床制造技術的同時,他們也在大膽創新。對外表現為,首先大批量地采用中國產的五軸數控系統,其次在國內最大量地采用力矩電機作為機床回轉坐標。 僅這兩點,且不說在當時于行業常態而言是特立獨行,即便在當下也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不過這又是為什么呢? 陳虎告訴記者,相比于歐洲上百年的傳統經驗,他們沒有制造精密齒輪傳動和精密蝸輪蝸桿的技術基礎,這就迫使他們必須另辟新的技術路線,而當時國際已經有直驅功能部件的成功案例。 為此公司在數控技術和直驅技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擁有了與之相關的100余項專利,F在回頭來看,這種方式為光洋贏得了先機。 記者了解到,目前他們已經和某一汽車企業合作,把伺服電機、直驅技術以及系統控制一塊試著移植到汽車行業,靠電驅動四輪轉動,這樣一來,不僅省去了原來汽車中復雜的傳動系統,另外輪子可以左右90度擺動,因此汽車還可以橫著走。如用于導彈發射車等車輛,可以大大增加機動性和越野能力。 行至今日,大連光洋成了為數不多采用自主數控系統、伺服驅動、電機及傳感配套自己數控機床產品的企業。隨著產業鏈的延長,大連光洋引發的爭議也如影隨形。 于德海曾在不同的場合表示,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將公司的技術轉讓,但效果并不顯著。而在中國工業報記者看來,他們的孜孜不倦,更像是中國機床行業的一個行腳僧、布道者,用自己的行動來探索發展的方向。 陳虎也相信,中國工業化進程太需要民族機床產業的進步;中國這么大的一個經濟體,不能沒有自己的數控系統;中國數控機床市場上存在100個大連光洋和大連科德也不算多。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