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應邀在“2015上海車展”期間發表演講,來自東風本田、沃爾沃、豐田林肯別克、捷豹路虎奔馳、奇瑞力帆吉利、雪佛蘭通用等30多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出席。與會汽車行業大佬和宋清輝共同探討了“互聯網+時代的營銷痛點”和宏觀經濟形勢,并展開交流和討論。 據業內人士透露,作為“經濟圈最懂汽車、汽車圈最懂經濟”雙棲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汽車行業有獨到的見解。以下是根據他本人在“2015上海車展”期間的演講,整理出來的關于“互聯網+”“工業4.0”的部分精彩內容: 忽如一夜春風來,遍地都是“互聯網+”。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聯網+”,目的是要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這個熱詞在會后在立刻綻在放各個行業,戰略布局也由此展開,畢竟各行各業各種物件通過技術手段都能夠與互聯網融合,“互聯網+”的未來無限廣闊,而其發展的瓶頸就是我們有限的思維。 實際上,不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與否,這種隨著時代進步而日新月異的技術將徹底改變我們傳統的生活習慣。就汽車而言,它的功能也將不僅僅是交通工具,也將成為一種類似電腦、手機的一種新終端,我們日常使用的GDP定位、行車記錄儀等工具,就是“互聯網+”的一種體現。 如果當前的汽車生產企業只是想著如何將價格做得便宜、如何讓汽車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如何讓汽車外觀看起來很棒,除了個別強勢車企外都會被新一帶“互聯網+”汽車給顛覆,就如同小米手機占領手機市場。這也意味著,傳統汽車即使做得再好而不加以創新,其后果或會像諾基亞、柯達那樣最終走向蕭條。 有些車企在《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不久就開始融合“互聯網+”。2015年3月9日,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就表示北汽將和樂視聯手打造新能源汽車,有消息還稱樂視將為北汽的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系統、智能操作系統和車聯網系統的核心技術支持。2015年3月月12日,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宣布,將合資設立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并合作開發互聯網汽車。百度CEO李彥宏也表示百度正在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但不會過多地涉及硬件領域,而會在汽車硬件制造領域與第三方汽車廠商合作開發。可見,各種巨頭已經開始布局。 跟緊時代、緊貼熱點是好事,但“互聯網+”汽車的發展過程中問題重重。在工業4.0時代,制造商將完成整個商品交易流程,而汽車發展至今并未有像樣的銷售網站網絡,因此汽車行業需要顛覆的不是網站而是整個經銷網絡,而且還將顛覆整個生產系統。這這意味著,當前充分將所謂O2O概念、B2C概念或者各種概念融合在汽車當中,硬生生稱之為“互聯網+”汽車實際上并非真正意義的成功。 隨著客戶個性化多樣性的要求,工業4.0的汽車生產模式將為消費者提供品種更豐富的個性化、功能更齊全的多樣性、性能更穩定的高質量、使用更人性化的產品。僅僅是在汽車上裝入電腦并連接網絡,換湯不換藥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高性價比產品的吸引力將會降低,這種“偽互聯網+”汽車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 不得不否認,我國汽車制造業還只是停留在工業2.0之上,在汽車制造行業的研發、產權遠不如發達國家,盡管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使用汽車但也改變不了我國汽車制造落后的現實,從傳統思維到現代化工業思維,我們才在要模仿、要學習、要探索、要研究、要開發的遠征路上起步。工業4.0除了要有能夠融合的智能設備外,還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思維,這也意味著汽車行業在工業4.0的進程中并不會一帆風順。 在工業4.0的進程中,汽車企業也許會失敗、也許會虧損,充滿了種種未知,盡管看似還是“汽車”,但跨入“互聯網+”時代也是一種“跨界”。工業4.0的要點是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在此情況下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培養人才,完善企業體制,不一意孤行,才有機會立足新工業4.0,但這也只是說起來簡單。 在“互聯網+”時代中,汽車企業的營銷思維也需要發生改變。可以想象的是在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成為智能物流后,用戶可以直接向生產制造廠下訂單,無論是傳統的4S店還是B2B、B2C都會被顛覆。 “互聯網+”汽車什么時候能夠成功上路我們還不得而知,當前的概念也僅僅是一個噱頭,各種各樣的營銷戰也會打響。在此情況下,只有扎扎實實進行研發、生產的企業,在營銷戰中才能做到淋漓盡致的“客戶體驗”。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