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算得上2015年德國向全球制造業最成功的一次概念輸出,也是制造業面對互聯網大潮的順勢而為。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打造工業互聯網,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美國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 家電作為制造行業中最早進行互聯網化改革的行業,家電“智造”早已提出,家電制造企業希望從生產的各個環節找到升級的可能,以海爾、海信、長虹為代表的家電制造企業正在建設符合互聯網化的新生產線,對原有產線進行升級改造。智能化、定制化生產轉型不斷被各個企業用不同形式進行探索。 中國制造2025的大膽嘗試
“全程可視化互聯工廠”就是海爾對于“中國制造2025”的重大嘗試。繼沈陽、鄭州后,海爾又一家全程可視化互聯工廠在廣東佛山投產,主要用于洗衣機產品的智能化、定制化生產。 在走訪海爾佛山互聯工廠時發現產線上工人數量有限,更多的是自動化機械在運作。從來料進料到核心零件制造,從組裝成型到進水檢測,從整機搬運到裝箱下線,幾乎全部由機器自動實現,人工參與度低,自動化程度很高。但青島海爾波輪洗衣機總經理李洋卻表示,這工廠里看到的僅僅是可視化互聯工廠的一部分,只是表象,這部分相當于德國工業3.0水平,而真正稱得上4.0的部分看的并沒有那么直觀。 工業4.0或者說中國制造2025其實都是制造業的一次大升級,其本質是通過眾創定制將用戶碎片化需求進行整合,讓工廠生產由為庫存生產到為用戶創造服務。產品從設計到制造完成,用戶是全流程參與的。 全球各地的用戶通過PC、手機等終端可以實時看到生產信息,比如何時排產、何時上線等,并看到核心模塊的供應商信息,以及安全、噪音等方核心質量信息等,將生產工廠全面透明化,這在全球洗衣機行業還是首次。通過這種功能的轉變,讓產品的購買者變成了產品的創造者。每一個用戶對于生產創造的全流程都是可視化的。而實現用戶與工廠間互動的平臺就是“眾創匯”。 “眾創匯”是李洋在介紹海爾可視化互聯工廠時提到最多的一個詞,他認為這條看不見的線才是互聯工廠的根本。以“眾創匯”為核心的定制生產不論是對海爾還是對用戶的意義都同樣重大。 對于海爾而言,這種用戶參與到設計中、參與到創意中的做法讓海爾可以清晰的掌握市場的需求。與以往產品創造的過程不同,以往生產由海爾自己的設計、研發人員主導,生產的產品你不一定完全契合用戶需求,而現在由用戶定制,生產出的產品一定是用戶需要的,用戶已經購買的,所以對于企業實現“零庫存”是非常有利的。
對于用戶而言,以往只能在有限的產品中選擇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產品,但即便是最適合的產品與用戶的需求肯定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出入,而現在完全由用戶主導,參與定制,用戶自己決定自己需要的產品,這樣生產出的一定是完全契合用戶需求的。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