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實力 共同起跑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副總裁 夏偉中 新常態的到來,不是一件壞事,恰恰給我們提供了沉淀的機會,為我們在未來全球制造業競爭中帶來更強的綜合競爭力。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制造業大國,而不是制造業強國,由大到強,恰恰可以用新常態的時間來沉淀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時候對制造企業的挑戰是什么呢? 第一是應對,應對就是全方位優化,從產品設計、生產規劃就開始,而不是到生產工程、生產線設計、到生產實施才開始。 第二是全生產流程中的軟件集成。大家會覺得工業4.0是非常宏大的,或者挺神秘,挺遙遠,其實,這些技術沒有一樣不存在創新。無論是工業4.0、中國制造2025,還是先進制造,其實都是在已有各種技術層面加強對用戶的需求支持,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我認為,這是一次讓中國企業與世界制造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絕不是僅僅努力生產優質的產品,更是需要我們以正確的形式來生產出優質的產品,西門子公司作為一個工業4.0的骨干企業之一,非常希望和眾多企業,包括競爭對手在內,共同打造未來的完整的制造業的生態圈,因為這不是靠一家的努力就能夠達成的。 定位高端 差異競爭 浙江日發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王本善 日發這幾年一直堅持中高端的市場定位,做差異化競爭,做細分市場。 經濟新常態是風險與機會并存,機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內部,自己積累力量不斷提升技術研發產品;另一種是外延式擴展,指技術產品,不是說規模。作為上市公司來說,因為有資本市場優勢,我們走了后面一條路。 分享一下收購意大利MCM的體會:第一點,MCM總共去了三次,給我最大的吸引力是技術的先進性,包括機床的精度,法拉力的生產線是他們生產的,機床行業要加工主軸,MCM完全可以達到要求;第二點,其產品最大的扭矩可以做到7000多牛米;第三點,提供解決方案的柔性生產線,不提供單機;第四點,提供專門智能制造的系統,可以做到ERM到CRM的無縫對接,達到智能制造。 我們兼并企業是跟對方老股東和經營團隊達成共同價值觀,收購一個企業要有協同效應。由于文化、法律、語言的問題,收購容易,但是真正要整合不太容易。國際并購還是要謹慎。 客戶挖潛 借小做大 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張保全 北京精雕成立于1994年,目前有3000人,2014年產值超過了30億元,公司產品只有一個數控雕刻機,目前一年有1萬臺以上的生產規模。有人不明白,小雕刻機怎么做成這么大的優勢?從成立之初我們就樹立了一種理念,只做有特色的,只做行業別人做不到的,雖然辛苦點,但對行業有啟發。之后開發的很多市場都是這個理念。我們通過技術積累,挖掘市場、發現市場、改變市場,創造新的空間。很多時候沒有跟誰拼,而是在探究我的市場在哪里。 會議的主題是新常態的競爭力。我同意大家說的要沉淀,我們公司現在做的事情應該是想著以后怎么有機會,而不是現在有什么機會。 我們如何擴展市場?第一要做的是客戶挖潛,機床本身就是一個增量市場,如果客戶的機床不換,客戶又沒有新的需求刺激,機床的需求從哪里來?還有就是跟整個配套廠家的合作。在這段下行的時間里,更多時候與品質高的配套企業合作,盡量把整個產業供應鏈做得更健康,更具有發展潛力。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