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導梅江平認為,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級的過程,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需求市場,大量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上中下游相關產業應運而生。以機器人產業聯盟為代表,機器人產業學術學會、機器人產業研究課題、機器人集成技術、機器人數據系統等相關領域得到快速發展。 “我國正在從機器人進口大國向出口大國轉變。”梅江平說,“今年我國生產機器人的廠家已達500多家,生產機器人的工業園區已有40多個,今年預計機器人產量有望達到1億2000萬臺。” 制造業發展困難須關注 盡管許多專家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前景普遍看好,但對制造業發展仍存在一些憂慮,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受人力成本上漲影響,一些外國制造企業偏向于將生產制造環節遷出中國。“外資制造企業外遷是中國傳統制造業生產優勢正在下降的信號。”專家坦言,“制造業近年發展的坎坷過程證明,我國制造業整體須以平常心態對待外資外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擺脫對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過度依賴,減少等待觀望情緒,盡快在升級中培育真正的核心競爭優勢。” 二是受制于投入等限制,一些企業的轉型升級落腳在更新設備、調整市場等方向上,這是必要的,卻不是最關鍵的。 作為機器人領域先行企業,張天江認為,這一行業當前比拼的關鍵是核心技術。 濱海新區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王顯明也認為,特別是在發展當下最緊俏的機器人產業上要以控制裝置技術為核心,進行關鍵元器件聯合開發,在通用產品的基礎上按照國產機器人設計要求,使之更加專用化、實用化。在這方面,國家可增加設立首臺(套)技術裝備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機器人生產企業加快產業化進程。 三是制造業用工荒仍舊存在。濱海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信息顯示,今年濱海新區制造業預計用工缺口6.82萬人。其中,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汽車行業位列用工需求量前3位。長城汽車、三美電機、立中車輪、神州租車、華泰汽車用工需求較大。 提高薪酬待遇、加快自動化步伐是目前多數企業應對用工荒的主要策略,事實上也能起到緩解作用。專家指出,還有企業面臨的用工荒體現為結構性的,特別是高素質有技能的工人,解決這類問題往往比較棘手。除了自身培養之外,與職業學校建立對口合作培養“訂單式人才”或將是另一種重要方式。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