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機器人技術,是什么樣的技術?簡單的概述:傳統機器人的機械手也好,機械臂也好,是一種可編程的設備;新一代機器人脫離了機械設備的概念,更多納入了網絡、信息的傳感。在這個范圍內,機器人的范疇由過去的工業機械手拓展到醫療、國防、服務等領域。 再看一下,中國制造2025規劃里的機器人是哪一類?它包括了智能傳感,而不是過去的智能設備或者單一的機械手概念。 新背景下,對機器人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 第一個是范疇的變化。過去的機器人就是特種機器人、機械手,現在我們再談機器人,就是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醫療、養老、康復、家用,包括現在的可穿戴設備都屬于這個范圍。現在的機器人是一個家族的概念,而不是單一的機器人的某個設備。 第二個是功能的變化。過去只是體現在高端裝備,今天的重點則是“人”。“人”怎么來體現?這需要探索。 第三個是支撐技術的變化。過去主要是機械、電子、控制,今天則加入了網絡、大數據、智能傳感。 第四個是應用領域的變化。過去是簡單的工業應用,現在進入了航空航天、醫療康復、社會服務各方面。因此,我國搞機器人,應該做一個詳細的規劃或者分解。 機器人加速驅動模式變化 全球目前面臨一個大的制造模式變化,原因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定制化。這些內部、外部因素的變化,導致制造模式必須變革,所以工業4.0提出了一種新的制造體系。在這里邊,技術提供了支撐力量。 不管國際怎么發展,我國現在的制造模式是難以持續的,勞動力密集、低成本、低附加值,以及對環境的嚴重依賴的模式必須改變。我國的制造業必須轉型升級。怎么轉?從哪轉?這些都是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那么,機器人對新的模式能否形成支撐?我們做了一些分析。 首先從技術上分析。提升效率和質量方面,機器人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另外一點,從質量、效率、管理等一系列附加值提升方面看,機器人也有很多優點。 第二個因素是成本。現在的勞動力成本是不是便宜?通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成本也在不斷上升,這是我國的一個進步。但是,我國機器人的價格經過十幾年發展,下降了50%多。兩者相比,勞動力成本十幾年上升了幾倍而機器人使用成本在下降,從投資角度,后者也具有了廣泛應用的條件。 大家可能會擔心,機器人與就業是不是有矛盾?我的答案是沒有矛盾。因為現在我國很多行業還是空缺。還有一些行業,人是做不了的。當然,從長遠來講,機器人替代一定技能的勞動者,必然是一種趨勢。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制造模式變革的要求下,機器人技術提供了支撐。從可行性來講,機器人技術不斷提升、價格大幅下降,使機器人大批量應用成為可能。同時,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又加速了這個進程。 黃金窗口期到來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 第一,工業4.0是一種趨勢和規則,而不是簡單技術上的進步。它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規則。在大的規則下,網絡技術提供了基本的平臺支撐,機器人和智能設備提供了設備支撐。 第二,從創新角度講,我國進入了新的創新常態。未來的發展,因為產能過剩、信息化和數字化,以及全球的透明化,競爭會越來越加劇。競爭加劇的最終結果是,創新成為我們的一種常態。 第三,企業轉型、升級、變革將成為永恒主題,不會因為模式變了就進入了穩定期。這將是一直在轉型、一直在升級的過程。為什么?因為現在相關支撐技術、環境的變化都成為變化的常態。 最后一點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新的模式變革都迎來一個黃金窗口期。抓住了這個機遇,就能實現對工業發達國家的追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