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對于本屆年會選取的3D打印、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等議題,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給予充分肯定。他說,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是高技術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融合與協同創新。以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數字制造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崛起,將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并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要積極推動3D打印技術這樣一些新興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相結合,在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關于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舉措,蘇波強調了六個方面: 一是要大力提高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制定實施重點行業的技術創新路線圖,加快完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支持發展一批產業創新聯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如信息通信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大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是要大力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組織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產業的創新發展工程,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三是要大力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進高端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發展,促進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推進3D打印等新一輪科技與工業的融合發展。 四是要促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集約高效、清潔安全轉變。 五是要加快經濟體制的改革,大幅取消和下放政府的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政府對企業和微觀經濟的干預,以規范市場準入為手段,不斷完善支持各類企業的自主創新體系,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六是要大力推進制造業的組織結構調整,推進產業轉移和走出去,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通過改革促進市場活力 據悉,去年我國電解鋁產能達到了2800萬噸,產量是1986萬噸,而經過有關管理部門審批的產能只有400多萬噸。 對此,蘇波指出,行政審批既不能解決行業發展的問題,也不能解決產能過剩的治理問題,所以要按照市場的辦法大幅度地縮減行政審批事項,更重要的是完善市場競爭的公平、公開環境建設,減少政府對企業投資活動的過度干預。 蘇波強調,按照市場準入的辦法,就是在準入條件里,有資源利用率的指標、技術指標、環保指標、排放指標、節能指標等,使過去違規的產能一次性釋放,達到標準的為合格企業。未達到標準的,給予2~3年的技術改造和提升過渡期。仍不能達到標準的將慢慢退出市場。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前提,以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為支撐,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必須是有就業保障和居民收入相應增加的增長。”蘇波強調,我國仍處于中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創新將成為現階段體系完整、規模龐大的中國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也是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競爭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