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3月16日,國家發改委給北汽發出第一張新能源牌照后,至今已有十四家新建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獲得了發改委批準。同時,FMC、愛馳億維等新創企業也獲得了不同規模的融資,發展勢頭頭不容小覷,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由于新成員的加入或迎來重新洗牌的機會。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27.1萬輛和25.1萬輛,同比增長26%和21.3%,但是距離年初制定的70萬輛銷售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業內普遍認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仍處于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39號令),對新能源生產企業的準入要求有所提高,并強化了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要求,建立“叫停”制度,自2017年7月1日起實施。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監管從嚴。 那么已獲得發改委資質這14家車企以及還未獲得資質的新創企業,他們的產能規劃和投融資情況如何?智庫君按照時間順序一一列出,并為你進行詳細解讀。
其中,年產能規劃合計81萬臺,投資規模總額277.1億元。 北汽新能源最早獲得審批資質 北汽新能源于去年3月16日拿到了發改委的第一張牌照,最早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自從去年7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下文簡稱《規定》)開始實施后,多家傳統汽車生產企業、互聯網企業包括零部件企業也對造車躍躍欲試,不過首張牌照還是給了在這一領域具有天然優勢的傳統汽車生產企業的子公司。 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建設規模為達產后形成7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其中新增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 目前只有北汽、云度獲得工信部審批 政策層面,發改委負責新建車企投資項目審批,只有當新創車企拿到工信部的準入和進入產品公告目錄之后,整個項目才算完成,初創企業造出來的車才能夠上市銷售。 北汽新能源獲得發改委審批資質不到兩個月后,就于2016 年 5 月 4日進入工信部發布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84批)擬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名單,獲得工信部審批。 而云度新能源于2017年1月25日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隨后于2017年6月15日進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97批)擬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名單,成為新興造車企業中第一家獲得“準生證”的企業。 這就意味著它們能夠作為獨立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企業,將準允以該名義申報相應的產品公告,正式邁入獨立整車生產企業的行列。 北汽新能源規劃產銷目標最大,河南速達次之 北汽新能源去年獲得發改委審批資質時規劃產能為7萬臺,不過今年7月,隨著一輛全新的全球首款“充換兼容”的換電車型EU300駛下生產線,北汽新能源汽車15萬輛產能宣告達成。而根據北汽新能源去年初發布的“十三五”戰略規劃,到2020年,產銷目標將達到50萬輛。 河南速達獲得發改委項目審批時產能規劃為年產10萬臺,其次是奇瑞新能源,年產8.5萬臺,其他12家企業產能規劃均在4-7萬臺之間。 云度新能源獲發改委資質時產能規劃為6.5萬量,計劃到2020年時將達到8萬輛。 國能新能源初期投資規模最大 14家獲得發改委審批資質的企業當中,國能新能源的初期投資規模最大,達到42.7億元。 在發改委的資質核準批復文件當中,其他13家企業的投資規模從長江汽車的8億元到萬向新能源的27.4億元不等,其中超過25億元的企業有4家:萬向新能源27.4億元,河南速達26.4億元,重慶金康25.1億元,敏安汽車25億元。 (備注:以上投資規模為發改委備案的初期投資規模,后期追加投資很多企業沒有公開,暫時無法全部統計。) 北汽新能源獲得單輪最大融資111.18億元 2016年3月,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啟動,北汽新能源完成了30億的A輪融資。今年8月14日,北汽新能源宣布成功完成B輪融資,融資募集資金達到111.18億元,遠超此前預計的80億元,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單輪最大融資。 據估計,融資后市值將達到280億元人民幣。此次共有包括中國信達、中冀投資、國軒投資等14家出資者參與投資。B輪融資將為2018年北汽新能源上市奠定基礎。 其他幾家新創企業也在積極地推進融資計劃。成立于2014年的蔚來汽車,于同年年底完成第一筆5億美元融資,今年3月又完成了6億美元的注資。今年6月敲定第5輪融資后,蔚來汽車的估值達到人民幣200億元左右。 FMC于去年12月拿到Pre-A輪投資,今年8月7日,FMC 獲得2億美元的A輪融資,并預計帶來不低于6億元的投資收益,投后估值7.5億美元。B輪融資將于今年四季度啟動,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 車和家自2015年7月成立以來,至去年5月拿到7.8億元的A輪融資,成立10個月,總融資額已超25億,估值30億元。 奇點汽車于2015年10月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又去年11月初完成6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達到30億元,首批量產車已走向代工模式。 威馬汽車去年8月剛完成10億美元的首輪融資,在造車進度上卻快人一步,首款量產車不但已經完成設計研發,并且已經進入了測試階段。 那么,這些企業拿到生產資質以及投融資后都有什么動作?新產品將于何時發布?我們最后為大家整理出這14家已經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企業(名稱加粗部分)以及另外6家新創企業在造車路上所取得的進展、產品規劃,以及新車上市時間。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