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4日,“2017全國大型風能設備行業年會暨產業發展論壇” 在杭州市召開,本屆年會以“綠色制造 綠色發展 綠色未來”為主題。大會設:主題報告、主題對話、專題論壇等;共邀請來自業內的四十余位專家、主題對話與分享,參會人數超500人。 在主題報告環節,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宋曉明副所長,就中國工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條件、發展基礎、相關的綠色支持政策和和主要措施作了詳細介紹。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宋曉明女士 以下為演講正文: 宋曉明:尊敬的楊理事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企業家,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受邀參加今天的盛會,關于綠色制造政策進展的題目,我想就以下四個方面逐一介紹: 一、工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 眾所周知,我們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在500余中工業品中我們有250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我國的工業增加值達到了24.8萬億,占GDP的43.3%,工業的發展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首先,是能源消耗量大,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1978年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翻了1.5倍,但從2006年到2016年能源消耗量翻了13倍,工業消耗了70%的能源,而且我國的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很大發達國家的水平。例如,鋼鐵行業平均能效水平落后6%到7%,同時污染物排放量比較大,工業領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90%、70%,粉塵占85%以上,而且非常規的污染物都是來自工業領域。 二是資源利用效率低。我國萬美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569,但這個數字日本是88、韓國是55、英國是89,差距還是很大。污染物增加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情況并不是只有中國,其實國際在發展過程中,很多國家也經歷過。 所以,怎么破解這樣的約束和難題,很多理論都在探索。1989年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首先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綠色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為主要內容,資源消耗低、經濟集約的形態。 之后相關社會不斷的加強這種理念,2015年9月,聯合國一致通過了可持續發展指標,一共發布了17項議程,同時這個議程做成了國別方案,工信部按照國家部署,也做出了各個行業的合作計劃,我們中心就具體支持這項中國。 到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上,峰會就發揮了《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南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國內一步一步明確和確認綠色發展的理念,從1994年開始到2003年的“科學發展觀,到2012年的生態文明建設,2015年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提出了綠色發展的理念。2016年““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創新、開放、共享、綠色的理念。2015年的法國巴黎會上,中國承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占2005年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左右。綠色能源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了15次,真正成為千年大計。 二、中國工業綠色發展基礎 雖然我們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出臺了很多的措施,讓我們的基礎更加夯實: 1、能源利用水平提升。2001年到2015年能源消耗是7%,2011年到2015年是3.5%,增速得到了控制。同時能源消耗強度得到了下降,2001年到2015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26.3%,但從圖上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5年增加了11.6%,2006年到2015年下降了33.9%。 2、資源利用水平提升。用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看,2006年到2015年數字累計下降了59%,非常可和。 3、情節生產水平提升。從情節生產技術推行方案,現在已經覆蓋了35個重點行業,情節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已經覆蓋了32個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工業園的排放量一直兩位數的速度下降。 4、節能環保產業迅速發展。規模在快速增長,同時節能環保產品比如說高效電機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5%,高效家電市場的比例從10%提升到70%,是很大比例的增長。 三、中國工業綠色發展主要舉措 有這么可喜的變化了這么好的基礎,接下來政策的發展主要舉措非常重要。2015年5年國務院正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但是對“中國制造2025”做解讀的時候,苗圩部長提出了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于第三梯隊,這種情況短時期很難改變。中國工業發展的問林自主創新能力弱、資源利用效率低、產業結構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質量效益差別,資源利用效率低排第二位。 “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力爭十年時間,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現代化,兩化融合邁上新臺階;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中國成立一百年,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中國制造2025”有五大重點工程,分別是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工業強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綠色制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其中“綠色制造工程”就是五大工程之一。綠色制造工程主要是四方面發力,分別是產品、工廠、園區、供應鏈。 2025年之后,為了落實2025,還有“十三五”規劃,工信部在2015年底出臺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工業綠色發展的規劃是創新驅動,改造存量,優化增量,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目標是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希望到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資源利用水平要明顯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73%,主要再生利用率達到3.5億噸。 工業綠色發展卻大了十大任務:一是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加快實現節約發展,主要推進結構節能,主要是優化工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二是技術節能,主要是以先進的適用技術裝備為手段,強化技術節能;三是管理節能,以能源管理體系為核心。另一方面要推廣節材的工藝和技術創新。 二是扎實推進情節生產,減少有害有毒的原料使用,加快節水減污,還有推進綠色基礎制造工藝。 三是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持續推進循環發展。到2020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量達到21億噸,主要再生資源的利用率達到75%,同時還要推廣綠色技術制造工藝。 任務四是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積極促進低碳轉型。任務五是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促進綠色創新發展,主要是改造關鍵技術,支持核心技術,還要鼓勵共性技術的研發。任務六是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發展壯大綠色制造產業,包括了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工業園區、建設綠色供應鏈和培育綠色企業;任務七是充分發揮區域的比較優勢,推進工業綠色協調發展,首先是進一步調整優化工業布局,包括京津冀地區和長江經濟帶,還要在區域實施綠色制造示范試點;任務八是實施綠色制造+互聯網,提升工業綠色智能水平,比如說加大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設,同時向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促進綠色制造的轉型,同時還要利用信息化技術,追蹤廢氣電子產品,這就是創新了資源回收利用方式;任務九打造著力打造綠色服務水平,提高綠色發展基礎能力,包括健全標準體系,建立評價機制,夯實評價基礎;任務十是對應五大發展理念的開放,要積極開放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工業綠色的開放發展。工業綠色發展國際合作,一直是我們中心做支撐,主要是引進來,走出去兩方面結合。目前,我們已經開展了中歐、中英、中法、中意等多次交流,我們還推動了南南合作項目,主要是推動我國先進能源技術向發展中國家做技術轉移和技術交流。相信隨著工業綠色的深入,會有更多的產業走出去,“一帶一路”的前景非常廣闊。 剛才介紹了四大任務,其實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前四項任務涉及節約發展、情節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我們的主要工作;后六項包括科技支撐能力、綠色制造體系構建、區域綠色協調發展、綠色制造+互聯網、服務平臺建設、國際交流合作主要是加強服務能力和服務體系支撐。 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涉及的幾項簡單說一下:一是加快構建工業制造體系;二是加快工業實施行動4三是圍繞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建設結果節能化改造。 《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就是落實的主要舉措,其中明確了四項任務,主要是完成了傳統制造業化的示范推廣、綠色設計平臺建立、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應用、建設綠色制造體系,第一項是建立健全綠色標準。工業部和國家標準為引發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剛剛開展了標準申報工作,相關的協會、第三方聯盟和機構都把明年的計劃做了申報,后幾年標準工作會全面的鋪開。任務五還包括了建設綠色工業園區和產業鏈等平臺。 四、中國工業綠色發展支持政策 除了剛才的“中國制造2025”、《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等還有一些相關的支持政策,主要是系統示范和系統支撐工程。 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方面部里發了文,主要工作是企業需要做自評價報告,要第三方報告,一起報上來,做專家評審,對外公布。綠色工廠的評價標準是要求能源低碳化,重點的行業是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子信息、輕工、紡織、石化。在綠色設計產品方面要考慮能源屬性、資源屬性、環境屬性和環保屬性,要求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小化,可再生最大化。綠色園區方面,要求具有法定邊界和具有管理標準的省級以上園區,同時產品制造和能源供給的主要功能和工業增加值要占比超過50%。綠色供應鏈、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綠色回收與處理、綠色信息平臺及信息披露。 截至目前已經發布了首批的名單,包括201家綠色工廠、193種綠色設計產品、24家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第二批企業已經申報結束,預計年底會發布出來。 關于工業綠色評價中心,需要有自評價報告和第三方評價報告,第三方評價報告不一定從35家工業中心出,第二批正在出,可能有更多的企業為大家服務。 第三個就是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工作,2016年發布,已經實施了兩批,目標是建設100個綠色設計平臺和200個左右典型示范聯合體,打造150家左右綠色制造水平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綠色工廠,建設100項左右綠色制造行業標準,申報主體是聯合體,這是一個模式創新,因為第一次是用聯合體的方式。聯合體必須包括行業的領軍企業、上下游重點企業、第三方服務公司和科研機構,這種創新模式幾年下來期待它會帶動整個產業的技術創新,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標準推廣,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化整體的提升。 如果項目申報獲得批準,會獲得一定的財政支持,這個支持比例是按照投資金額的30%,5000萬封頂。我知道在座一些風電企業已經獲得了前兩批的財政支持,2018年就有第三批的申報工作,重點行業是機械、電子、化工、食品、紡織、家電、大型機械裝備。 具體有三個方面:一是綠色設計平臺建設,這是2016年和17年的對比,最大的變化是打通行業。2016年強調個別行業可以申報,2017年全部打通。2017年應用范圍強調了應用面要廣,設計能力強,面向相關行業和領域分別提供綠色資源。二是綠色關鍵工藝突破。2017年強調要實施覆蓋全部工藝流程和工序環節的綠色改造升級的同時,強調了覆蓋全部的流程和全部工序的綠色化改造。同時還強調要服務支撐多行業、多領域的綠色關鍵工藝技術和核心共性裝備材料。三是綠色供應鏈系統建設,2017年主要是突出牽頭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也就是通過核心企業的帶動能力,提升整個鏈條上的綠色化水平。 以上就是我的介紹。謝謝大家! (根據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