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出行,正在驅動汽車走向新的未來,這個重資產的傳統行業,已然成為創新和創業的原野。那些指引創新者和創業者的,是他們看到、相信并且想要觸碰的未來。2016年8月5日,未來汽車開發者大會在上海舉辦,此次開發者大會側重推動未來汽車的技術交鋒和產業合作。來自傳統整車廠、新能源供應商、智能汽車新晉制造商、汽車科技行業等全球的汽車開發者共聚一堂,共同展望和探索未來的汽車世界。 在開發者大會上,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表示,只有消費者認同的造車企業才能拿到“船票”,江淮非常看重識別顧客的價值。補貼政策的推出國家是明確的,也是每一個新能源車企需要面對的,我們一定要開源節流,適應這次變化需求。 以下為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的論壇實錄: 汪光玉:大家好,我是來自江淮汽車的,也是一個傳統老汽車企業,誰能先拿到船票?我認為一定是掌握各種需求,消費者認同的造車企業才能夠拿到船票。作為江淮汽車來說我們一直堅持著一個理念,充分地識別客戶真正的需求。江淮產品開發第一步就是要識別顧客的價值,顧客需要什么,然后我們再來調動各方面的資源進行研發。我們在新能源汽車第一代汽車在2010年就已經上軌道,現在已經經過了6代產品,我們堅持迭代研發,所謂迭代研發第一步就是要緊密的跟蹤國內外關于新能源技術進步的發展和軌跡,整合我們的研發。第二個每一代產品在用戶實際使用過程中有哪些需求?有哪些改善的建議?我們在下一代車當中一定把它改善和提升,按照真正的迭代研發的思路應該說還是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 汪光玉:第一,現在在智能互聯和高度共享的時代,傳統企業緊密的擁抱著互聯網,類似我們從客戶需求,今天的市場調研不能簡單的像過去在街頭攔截進行調研,現在也都是利用了大量的互聯網工具,廣泛地收集進行分析。 第二,在新能源汽車上有很多的遠程監控、遠程診斷技術,我們開放了智取共享的網絡工具,大家可以從手機端可以直接把你們的想法反饋給我們,我認為今天的傳統企業不是過去僵化的那種。汽車有這么多的技術支持,有這么多的零部件組成,如果沒有掌控核心技術開發能力,光有概念可能也不夠,汽車的制造,它的工藝是非常精密的,不同的人裝出來的車(也不一樣),當然現在也有很多智能的機器來制造。從銷售方來說也需要實體店作為終端載體,服務的支撐,所以我認為傳統企業在技術方面還是具備整合優勢的。所以由于各個企業的參與,更加支持我們有更加開放的思維做好傳統企業的優勢發揮,為傳統企業的新能源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趙奕(微博):傳統企業可以更加的有體會。最后一個問題,剛才龐義成總做主題演講的時候提到未來的3-5年內國家政策在補貼方面會逐步的退出,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在價格方面我們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手段會變得更加的薄弱,我不知道臺上的4位嘉賓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汪光玉:政策的退出國家也是明確的,也是我們每一個做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必須面對的。我認為用戶買的不是簡單的一個價格,更重要的買的是這個車的價值,我需要的那些功能或者是我的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滿足。在政策退出的過程當中,應該說還是有幾年周期的,我認為在有效的周期內,我們要開源節流,一定要適用這次變化的需求,最后還是有利于市場化的。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