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互聯網+”,并指出通過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 毫無疑問,這是一幅制造業發展的全新布局圖,其中既有早先提出的“工業4.0”大時代,也有“中國制造2025”的新目標,更重要的是“互聯網+”作為通往目標的全新路徑,已經成為了席卷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新浪潮。 作為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有著“綜合工業之冠”美譽的造船業聞風而動,一場關于如何借助新契機轉型升級、走出低谷的頭腦風暴已經在行業內部洶涌展開。 互聯網+造船業=? 業內人士都明白,“中國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開啟了制造業發展的新一輪賽跑。但何為“中國制造2025?如何在大背景中準確為行業定位?全國政協常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為這一理念做了較早的解讀:一是通過創新驅動來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二是通過智能轉型來發展制造業智能化;三是強化工藝、技術、裝備等基礎領域;四是通過綠色發展來解決能耗、環保的問題;五是通過調整制造業結構來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六是工業和制造業的服務化。六個方面,歸結起來依舊是一幅產業轉型升級的圖譜。 而在探索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尋找發展的新動力早已成為各行各業思考的共性話題。“互聯網+”的概念之所以被寄予厚望,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為這個共性話題提供了答案。在此之前,幾乎所有人都嗅到了互聯網帶來的新鮮氣息;但互聯網如何與傳統產業銜接?如何真正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互聯網+”認為,以信息技術為介質的發展,不僅不會顛覆傳統行業,還將蘊藏轉型升級的契機。
“‘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在今年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便將“互聯網+”戰略納入了自己的建議: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但相加后的效果絕非二者的簡單疊加,這便是他認為“互聯網+”的主要思路。他認為,就像移動互聯網催生的“滴滴”、“快的”等打車、專車軟件,它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為運營市場提供了新空間,成為共享經濟的新產品。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