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由制造業大國向“智造”強國邁進。國內機器人行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工業機器人市場接受度和成本控制正快速提高,工業機器人已在汽車、電子制造等領域得到了大量應用。 4月19日,以“工業機器人與機床制造業升級”為主題的2015工業機器人高層論壇在京召開,同時也舉辦了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業機器人應用分會成立儀式。與會嘉賓認為,機床工具業涉足機器人產業具有獨特的優勢,智能機床與工業機器人之間的界限也很可能會越來越模糊,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助力機床工具等制造產業轉型升級。 智能制造就是智慧服務
現在大家都說我們是制造大國,不是制造強國,但我認為,要成為制造強國,首先要改變的是對制造的認知。 制造不是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因為要滿足需求,所以制造就是一種服務,因此要不斷創新,滿足人類不斷衍生出來的新需求,這就需要智能制造以及智慧服務。 2011年在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而中國也提出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我們知道德國是制造業的強國,中國是制造業的大國。這意味著我們的制造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但德國已經完成了工業3.0,而中國工業化發展歷史不長,大部分還沒有自動化和數字化,尚處在工業2.0階段,部分達到3.0水平,所以中國發展工業,要工業2.0、3.0和4.0齊頭并進。 這是基礎的不同,但相同的一點是,兩個戰略都是為了迎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到來,著眼于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支持的智能化生產。 從以人為主的制造到數字化驅動制造,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對機床工具行業而言也是個很大的挑戰。我認為,機器人將會在工業4.0里面擔任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隨著人機協同時代的來臨,每萬名員工有百臺機器人會很普遍。 上銀是中國臺灣惟一從關鍵零組件起家,進軍機器人研發的機床工具企業,但其卻是在半導體設備里全球坐標機器人最大供應商,可以說在半導體設備里,上銀機器人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應用。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繼坐標型機器人之后,上銀從2010年投入六軸機器人、晶圓機器人,進軍醫療機器人領域,陸續與秀傳醫院開發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中國醫藥大學合作下肢復健機器人、慈濟醫院共同研發洗澡機器人,以及與成大研究手部復健機器人。其中醫療器材已通過ISO認證,將在兩岸銷售。 我認為機器人要發展,需要面對三個挑戰,首當其沖就是機器人如何跟控制器連接。一度機器人控制器技術都掌握在幾家國外大公司手中,雖然這兩年有所改變,但改變速度跟不上需求的進展,我覺得如何打開控制器局面是急需改變的問題。 其次,由于制造是服務,而用戶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傳感器如何通過云端,把他變成安全的制造業是要面對的問題。 最后,怎么熟練將機器人應用于各工業領域也是一大挑戰。
最后說一句,未來不是由前瞻來創造,而是透過實質的行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