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才剛剛開始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柯馬。柯馬是一家隸屬于菲亞特集團的全球化企業,成立于1976年,總部位于意大利都靈。柯馬為眾多行業提供工業自動化系統和全面維護服務,從產品的研發到工業工藝自動化系統的實現,其業務范圍主要包括:車身焊裝、動力總成、工程設計、機器人和維修服務。目前柯馬是汽車界最大的系統集成商。 柯馬于1997年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并于2002年成立了獨資企業——柯馬(上海)汽車設備有限公司。柯馬的機器人基地建在江蘇昆山。本次展會柯馬推出了新型Racer999,它的設計有效載荷為7千克,但在取放速度下,它的負載能力可達到10千克,其不僅是速度最快的機器人,而且帶有仿真人體肌肉的“有型”機身,擺臂時可由腕部釋放巨大動力。昆山工廠將于2016年完成標準工業機器人年生產能力3000臺。 柯馬的機器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少應用在一般的工廠,都是專門為客戶定制的特殊應用機器人。我們從2012年到2014年在中國的增長平均達到36%,2014年我們的訂單額達到3.24億歐元,其中在汽車生產線上訂單超過百條。 但從2015年開始這種模式要改變,變得原因有兩點,一是歐美經濟所迫,二是中國經濟這一輪的不確定影響,不過這種不確定性在我看來是樂觀的不確定性。 如何判斷中國的機器人市場,我們經常提到新常態。我認為新常態背后有政府和資本市場兩大推手,使得中國市場從基本建設投資轉向創新性技術投資。 2012年之前機器人應用都是在成熟市場,而在此之后,我突然發現與機器人相關的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提法和應用,這屬于不成熟市場,比如3C等。 剛才有人提到了四大家族,我認為那只代表過去幾家企業在成熟市場占領的優勢和地位,但面對3C、金屬加工等新領域,所有的機器人企業都站在同一起跑線,這些新行業的機器人應用的興起,將顛覆傳統工業機器人技術,也會改變各自的排位。 現在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未來五年機器人增加的市場會大于過去20年的總和,那么突破的瓶頸并不單純是技術,而是應用,包括與應用相關的技術人員和使用人員。
不過雖然機器人需要技術,但技術本身還不是機器人,機器人是人們為著某種特殊的需要而制造出來的,它做的是我們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說,機器人生產本身也屬制造業,如果再細分,還包括制造商和集成商。柯馬對此很有信心,而柯馬也正在加速調整市場發展戰略,逐漸將戰略重點由汽車領域轉移到一般工業領域,其中3C行業將作為未來的重點。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