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其次,行業分化日益明顯。其中,一是產品的分化。輕型機床和重型機床市場境遇不同,重型機床市場需求下降非常大,輕型機床則不顯著,像立加、鉆攻中心還高速增長。其原因在于我國重化工業高速發展的階段趨于結束。 二是產業領域的分化。主要是金切機床和成形機床的分化。從2014年的運行統計數據看,成形機床以增長為主,金切機床則以下降為主。再以今年頭兩個月的情況為例,金切機床虧損面達到60%,成形機床則是40%。原因在于消費在經濟結構中的權重越來越大,自2011年始,已連續四年超過50%,這一變化影響了機床消費結構,而成形機床主要用于消費品的加工。 三是企業之間的分化。大企業、老企業受需求變化沖擊最大,處在價值鏈低端的小微企業有很多已退出了機床行業,但部分優秀的民營企業逆勢而上,例如北京精雕和浙江日發。原因在于,體制、機制日益成為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民營企業有這方面的優勢。但民營企業的日子也并不都是好過的,只有專注才能收獲。 軟問題是硬障礙 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我國機床工具企業如何突圍?陳惠仁一口氣開出了五劑藥方。 一是高端產品力爭跨過兩道門檻。高端產品發展須經歷三個階段:能做、做好、做出市場競爭力。業內外有很多人存在認識誤區,以為達到了能做的境界就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所謂能做,是指具備了高端產品的功能,即滿足基本參數。過去幾十年,我們在不斷產生“世界先進水平”,但基本停留在能做的水平,即“形似神不似”,精度、速度、可靠性差距很大。往往速度一快,精度就沒了。 “當然,能做也是一大進步。”陳惠仁說,“過去十年,從不能做到能做,這是行業的大成就,但這只是個過渡階段。功能具備了,性能也得上來,這樣才能用。但仍然不一定有競爭力,還需要提高性價比和服務。”
做好和做出競爭力,這兩道門檻是一定要跨過去的。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業內很多人認為,由能做到做好是最后一公里(以全程一百公里計),實際上只走了五十公里。如此,是跨越不了這兩道門檻的。因為認識決定行為,要跨越需要大投入,而誰也不會在最后一公里大舉投入。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