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尚未成熟 它山之石可鑒 經濟學家郎咸平前些日子的暢銷力作《郎咸平說:蕭條下的希望》中,一篇《中國汽車產業的出路在哪里》也分析了自主品牌該不該走高端的問題,并且直言中國汽車品牌還不到做高端的時候。 郎咸平的觀點也給出了充分的論據支撐。回望汽車不愁賣的2002年,彼時的夏利、捷達都是15萬元以上的售價,中國汽車行業堪稱暴利。當年汽車行業的銷售收入為1515億元,實現凈利潤431億元,整個行業的凈利潤率達到28.45%,而同時期國際汽車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5%而已。 因為高利潤率和巨大的市場容量,中國車市競爭者越來越多,十幾年來汽車的價格和利潤率不斷下滑。與此同時,近幾年,合資品牌不斷將觸手伸向原本屬于自主品牌主場的低端市場,比如雪佛蘭賽歐、日產瑪馳、廣本飛度、現代瑞納等等,在已經占據了中高端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的情況下,對著正在埋頭向A級車市場猛攻和B級車市場摸高的自主品牌使出了一招“掃堂腿”,在A0級小型車陣地殺得自主品牌丟盔棄甲,后者多年堅守的城池拱手相讓。 而自主品牌車企在A級車乃至B級車領域的精力投入又沒有換來預期的起色,費勁心力向高端化做出的嘗試又均告失敗,這種轎車市場的集體進退失據,直接導致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逐年下滑,更有了去年的“十二連降”,現在靠著SUV與MPV市場的整體增長和中低端產品的大賣苦苦支撐。 “我們有很多自主品牌從追求市場份額轉而追求技術實力,開始從低端走向中端。如果它們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那我們汽車產業的明天將非常可怕,它們也很可能犧牲在路上。”郎咸平在書中明確表示,自主品牌現在就開始“力爭上游”,與合資品牌正面沖突是誤入歧途,并且以豐田為例進行了剖析,“豐田是在成為全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商的時候才敢推出中高端車,而且價格還只是同級別中高端車的一半。” 的確,豐田當年以高性價比的低端車打開美國市場,臥薪嘗膽30余年才開始向準高端車型進發,且其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在北美也比同級別的競爭對手售價低廉,而歐洲豪車市場更是時至今日也沒能邁進。 “汽車行業的游戲規則無人撼動,想要提升自己所在的檔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看到后來者能夠挑戰前輩的個例。所以我們的企業現在壓根兒就不要想什么豪華車、高端車市場了,還是先踏踏實實把汽車質量做好吧。”
不得不說,郎咸平的這番話雖然有些刺耳,卻也不無道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