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的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都被認為與全球第一汽車產銷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而這種實力與市場規模之間的錯位,無疑影響了自主品牌車企的競爭力,拖累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彌補我國汽車產業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不足,縮小在核心技術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廣汽、華晨、江淮和重汽8家整車企業共同設立了“中國汽車產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以下簡稱“汽車聯合基金”)。 4月7日,中國汽車產業創新聯合基金座談會暨簽字儀式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會上表示,汽車聯合基金的設立,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研究開發史正式掀開了新的一頁。 各方協同合作 加強基礎研究 當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等出席座談會和簽約儀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和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以及8家汽車企業法定代表人分別代表各方在協議書上簽字。來自科技部、工信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行業組織的領導以及科研院所、高校代表也參加了座談并見證協議簽署。 協議書就聯合基金設立的原則、經費的投入與管理、項目的實施與管理和研究成果及其知識產權等內容進行了約定。 董揚在會上坦言,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過一輩輩汽車人的不懈努力,作為我國重要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201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2300萬輛,創全球歷史新高,連續五年蟬聯世界第一。 然而,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汽車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我國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這種研發與創新能力的短板將嚴重影響未來中國汽車企業的競爭力,因此,政府和汽車業界對此都形成了共識,大力發展我國汽車產業的基礎研究刻不容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內8家整車企業設立汽車聯合基金的初衷,正是為了在充分發揮科學基金導向作用的基礎上,聯合我國汽車企業的力量,促進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吸引和調動社會科技資源開展我國汽車行業、尤其是設計研發領域的重大基礎研究工作,更好地推動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據悉,汽車聯合基金計劃在今后5年內投入經費1.95億元,面向全國、公平競爭,資助與我國汽車產品電動化、輕量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等方向相關的、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工作。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