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一個工業4.0時代,也是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按照馬克思指出的那樣,工業革命不僅僅是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同時還是生產關系的改變。歷史將證明,工業4.0時代將是人類工業社會的新一輪變革,如同前三次工業革命一樣,技術創新和金融資本將在工業4.0時代扮演核心驅動力的角色。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由于技術的創新,導致了傳統的價值創造體系發生根本性改變,從而推動了一個新時代的誕生,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不過,從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如影隨形的另外一個力量也有著重要作用,那就是資本。技術加上資本的力量,給工業革命帶來了不同尋常的變化,而且,每次新的工業革命都比前一次工業革命的周期更短,生產力的提升更快,這無疑跟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創新有著密切的關系。 雖然有不少專家提出工業4.0時代的核心驅動力應該包括其他力量,例如阿里研究院的專家曾提出產業需求是第三個驅動力,筆者表示了工業4.0是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從產業演進的角度來談的,除非是產業視角,才符合核心驅動力之說,產業需求是市場視角,自然不符合這個定義。 技術創新仍然是第一驅動力 按照德國工業4.0平臺的專家對工業4.0的定義,迄今為止的三次工業革命都具有某種技術特征。工業1.0是以機械化為特征的,工業2.0和3.0分別以電氣化和信息化為標志的,在工業4.0,則是以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核心。以通俗的話來講,工業4.0是以虛擬世界跟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為標準的。 大約250年前,英國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按照經濟歷史學家的記載,當時英國因為工人工資比較高,資本家發動了各種技術革新,期望解決工人工資較高的問題。事實上,英國的確找到了各種技術創新的機會,機械化的紡織機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因為當時的社會需求還主要體現為服裝等穿著的改善,新型的紡織機出現,解決了生產力提升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機械化的應用,促進了機械化技術在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從而導致了全社會掀起了一股機械化改造傳統生產的浪潮。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100年,又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所謂工業2.0,這一次是以電氣化為代表的技術廣泛應用為特征。伴隨著的是管理的革命。生產車間的流水線應用,大大促進了大規模生產制造的發展,并且產生了一個新的階層(工業1.0產生了工人階級)——專業管理層。按照哈佛商業歷史學家錢德勒在《規模與范圍》中的定義,英國是個人資本主義,德國和美國都是管理資本主義,也就是說英國比較重視個人及家庭對工廠的控制,而德國和美國廣泛的雇傭專業管理人員來對工廠進行管理,這是它們之間的差別,同時也是英國在工業2.0時代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