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傳統的汽車制造業來說,“互聯網+”拉近了智能駕駛、無人駕駛等理想化未來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在大數據的指引與沖擊之下,汽車行業的現有格局將被打破,汽車產業鏈和生態圈必將被優化乃至重構。更高效、更個性化的設計與制造,體系化的銷售與售前售后服務,高度智能化的操作系統,實時交互的車聯網生態,將在未來成為日常形態。 “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段話出現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后,“互聯網+”快速成為熱門詞匯。 來自各個行業的專家、領軍人物都在思考,這個“+”加上自己所在行業之后將是怎樣一番宏偉藍圖。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行業也不例外。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3月10日對記者表示,互聯網企業和汽車制造企業合作、共贏的趨勢已初步顯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則認為,“龐大的智能手機用戶群是我國的獨特優勢,智能網聯汽車有可能成為中國品牌的技術突破點。” 確實,對于傳統的汽車制造業來說,“互聯網+”拉近了智能駕駛、無人駕駛等理想化未來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就在兩會接近尾聲之際,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與國內最富盛名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共同宣布,將合資設立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雙方將以資本為紐帶,連接各自優勢資源,共同打造“跑在互聯網上的汽車”(CarontheInternet)。 10億元基金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它將是一個開放式的資本平臺,吸納更多互聯網汽車參與者。 產能過剩警報又來了 “互聯網+”到底是什么?總理并未在報告中做過多闡釋。來自國家發改委的一份報告解釋,“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高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自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在近十多年來席卷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智能終端快速普及,線上線下(O2O)應用體系不斷創新,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工業互聯網、新舊媒體的融合等都在經濟發展中不斷“破舊立新”。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