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智能制造業譽為中國國貨基因“最純正”、發展勢頭最猛的機器人公司,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埃斯頓,002747.SZ)今天成功登陸深市中小板。在其實控人吳波躋身億萬富豪俱樂部的同時,再次拉開了機器人產業在羊年資本盛宴的帷幕。 埃斯頓此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3000萬股,均為新股,不進行老股轉讓。與其純正的國貨基因相比,另一個吸引投資者眼球的是埃斯頓掛牌首發低價,為6.8元/股左右。 根據2014年IPO重啟后的新股發行概況看,埃斯頓的首發價格為中小板第二首發低價,僅次于此前掛牌上市的國信證券(002736.SZ)的5.83元/股。 埃斯頓上市之路頗為順利,除了有利的國際大環境之外,一度被稱為勞動力“世界工廠”的中國,因人力成本上漲,受到其它新興經濟體的沖擊,也給了不起眼的埃斯頓一展身手的機會。 埃斯頓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產業化項目,通過上市,得到資金補充之后,埃斯頓將會加快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步伐,機器人業務能得到較快發展。 當前對機器人的需求增加,主要是大型跨國制造企業、尤其是大型跨國汽車企業推動的結果。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2013年,工業機器人全球銷量的1/5由中國購買,購買量首次超過了日本。管理咨詢公司Solidiance的研究顯示,規模為全球第一的中國汽車行業,約占到全國機器人總需求量的60%。 縱然被業界看作是一只較為“純正”的國產機器人概念股,恐怕也要遭遇高端人才的成長煩惱——如何找到能夠研發及有效控制這些機器人的高精尖人才,可能成了埃斯頓的一塊心病。 埃斯頓的募股書上提示,市場競爭加劇和相關技術更新,使得市場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強。隨著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公司將面臨高端人才不足的風險。 另外,其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都存在著相對集中、政府相關補貼比例偏大的風險。 埃斯頓的實控人是今年61歲的吳波,其早年就讀于東南大學,曾經在南京林業大學執教,隨后在江蘇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任部門經理。1993年5月創立埃斯頓。 據了解,埃斯頓創業之初的主營業務為鍛壓機械自動化,2010年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2011年,成立了專門研發和生產工業機器人的控股子公司埃斯頓機器人公司,并開始進行機器人本體以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目前,埃斯頓的機器人產品包括六軸通用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SCARA機器人、DELTA機器人及伺服機械手和智能成套設備。 埃斯頓在機器人研發方面除減速器外購之外,幾乎全部實現國產化。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金屬成形機床、紡織機械、包裝機械、印刷機械和電子機械等機械裝備制造行業,以及焊接、機械加工、裝配、搬運、分揀、噴涂等領域的智能化生產。其產品的市場需求受宏觀經濟環境、裝備制造業的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影響較大。 2011年-2013年,荷蘭Delem公司成為埃斯頓數控裝置核心部件的第一大供應商,三年間占總采購額的比例均在30%左右。埃斯頓方面表示,若荷蘭Delem公司經營狀況發生重大變化,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 在其下游客戶中,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在40%-50%,且各期前五名客戶的構成變化較小。 埃斯頓的客戶主要為機床等機械裝備生產廠商,一旦經濟或政策形勢發生不利變化,將導致公司主要客戶的采購量下降。 由于工業機器人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生產和銷售,埃斯頓正在通過積極開拓市場以及下調產品銷售價格來快速占領市場。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和凈利潤水平起伏較大。埃斯頓解釋稱,2012年營業收入的大幅下降主要源于宏觀經濟下滑,通過增加研發費用與營銷渠道投入,業務在最近三年已穩步恢復。 作為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江蘇省機器人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埃斯頓行業領軍企業的位置已經初步確立。報告期內,其數控系統和電液伺服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均逐年提高,年度采購額在百萬元以上的客戶數量由57家上升至68家。 在近幾年開始顯露“民工荒”的數個經濟區,中國埃斯頓旗下的一系列機器人正源源不斷地走進各地工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