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人產業應用范圍廣、市場空間大。從需求結構來看,目前我國汽車、電子產業對機器人需求占制造業市場需求的一半左右。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成熟,配合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應用領域將逐步由汽車、電子產業向化工、食品、醫藥、家電、物流等領域擴展與深入。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將在改造勞動密集型產業、替代簡單重復勞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出現爆發性增長。例如某機器人公司針對我國日產量30萬塊標磚的企業需求,開發了搬磚機器人,替代工人簡單重復但是費力的搬運、碼垛工作,使企業實現生產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僅此種機器人的年銷量就達幾百臺。因此,我國機器人市場不僅需要應用于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六軸高檔機器人,還需要大量三軸、四軸中低檔機器人,代替人做大量簡單重復、高強度、基于惡劣環境的工作,此類機器人在我國同樣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2014年初發布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標是: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廣主流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工業制造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化示范應用。由此,首先要圍繞市場需求,突破核心技術。選擇汽車、電子、船舶、民爆、國防軍工等重點領域,根據用戶需求,開展機器人系統集成、設計、制造、試驗檢測等核心技術研究,攻克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末端執行器、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并形成生產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把握發展機遇,在家電、陶瓷,石化、食品、飼料、醫藥等傳統行業尋找更多機會,發掘并創造客戶需求,先在低端產品方面突破,以此推動規模化應用,積累經驗后再向高端市場發力。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產業基礎低、市場大,未來的產業化進程可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較可行的是由系統集成模式,向分工合作模式發展。 第一,從集成入手,尋求突破。由于受核心技術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目前獲得突破的主要為系統集成領域。國內一些領先企業從集成應用開始,主要借助對國內市場需求、服務等優勢,逐漸脫穎而出,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優先發展系統集成領域,是國內機器人產業在現實情況下的被動選擇。 第二,發展經濟型機器人本體。現階段國內機器人廠商在高端領域不能直接與國外企業競爭,國內機器人的成功之道在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生產經濟型機器人本體,尤其要突破減速機等關鍵零部件。經濟型本體是國產機器人本體現階段發展方向,國內企業應側重開發應用于汽車產業以外一般制造業的經濟型機器人,包括低成本的六軸通用機器人和三、四軸專用機器人。 第三,著力產業化能力提升。促進功能部件的標準化和模塊組合化是機器人產業化發展的一大趨勢,一方面可以降低機器人成本并推動其產業化發展;另一方面可促進機器人關鍵技術發展與產品成熟,提高產品可靠性。 第四,據世界機器人聯合會的估算,軟件集成、周邊設備、系統工程等系統集成業務的收入約為單機的3倍。雖然在單機制造上成本優勢不明顯,但由于擁有一批成本相對較低的本土工程師針對不同項目需求進行非標設計、后期維護成本和周邊設備采購成本也相對較低,本土機器人品牌承接機器人系統集成的綜合成本優勢顯著(較外資約低30%)。通過承接系統集成項目突破高端客戶、最終實現全系列產品滲透是本土品牌切實可行的策略。 第五,立足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挺進技術密集型產業。對于高端汽車、電子、生物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國內本土機器人生產企業面對國際品牌廠商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在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的背景下,短期形成較大的價格競爭優勢比較困難。相反,在國際品牌企業關注度稍弱的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中尋求規模突破的機會反而更大。針對客戶需求開發機器人化的生產系統至關重要(產品的標準化和批量化取得較好平衡的領域,在機器人的選擇上非六維度也是可以考慮重點)。利用國內廣大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調整、升級的時機,發現、挖掘機器人生產線改造機遇,集中做好工程、設計工作,引導需求加快釋放節奏。在此基礎上,部分本土機器人生產商由專業領域逐步進入通用機器人領域,具備更強的規模效應。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