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疆”亦要“破界” 轉型要符合技術發展趨勢,遵循技術進步的規律,對于傳統產業而言,更要關注互聯網、大數據、工業4.0、物聯網、車聯網、能源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要克服自身觀念上的誤區,要有強烈追逐新技術的意愿和意識。 任沁新說,轉型的最大障礙在于自身認識上的局限性。比如近幾年中信重工提出向電子電力行業跨界發展的目標。其實,這種跨界發展的提法,正是針對于思想認識上的禁錮與樊籬而言。從產品到服務,從機械到電子,從金融到實業......行業本無界,而所謂的“界”,其實是人為心理上的設置。工業有門類,但是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界限,不是封閉的壁壘。 他建議在轉型中,思路要打開。首先不能自己囿于圍城之中自閉。轉型第一要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同時遵循技術進步的趨勢。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不是被動的,而是要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引領市場,創造需求,這是新市場格局的一個鮮明特征;第二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在中國的經濟生態下,國家政策與產業發展仍然有很高的關聯度。作為產業發展方向,必須要與政策方向吻合。以能源產業結構的變化為例,比如太陽能,不是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的比重過剩了,而主要是因為配套政策、基礎設施、調節手段、市場機制需完善,而非產業本身,這種產業的發展與宏觀政策有更高的關聯度。第三,轉型必須符合企業自身的情況,要鉆研技術,吃透市場,讀懂政策,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轉型方向、目標和路徑,任何脫離自身條件的轉型都是無本之木。 任沁新進一步分析說,轉型沒有捷徑,尤其是不能脫離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是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傳統產業與新技術具有高度的互通、相融性。比如3D打印與重型機械行業相比較:3D打印的第一個特性是高端定制化,而重型機械產品單件小批,亦同屬高端定制化生產;第二個特性,3D金屬打印是激光熔覆技術,即用激光把金屬粉末層層熔覆而成,與傳統的堆焊原理相通;第三個特性就是成型方法,傳統機械制造用減材法成型,比如鑄鍛件采用切削方法成型,而3D打印則采用增材法,用圖紙定義產品形狀,通過激光熔覆層層增材而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3D成型技術與傳統加工成型工藝雖有區別,但相通相近。 任沁新說,3D打印的真正意義不是成型技術本身,而是為機械設計革命提供了一種可能。比如過去的鑄造鍛造件都是實芯的,存在耗材高、加工余量大、內質不均衡、精度差等問題。3D打印技術徹底顛覆了傳統機械設計的理念,比如可以把實芯狀工件內部設計成蜂窩狀,在保證機械性能的前提下,節材、節能,體輕、精度和成型率高,其應用十分廣泛。 在任沁新看來,轉型即需要研究這些新技術能否為我們所用?從而為一些傳統產業帶來革命。 “轉型不是企業惟一的出路,不是萬能良藥。但的確可能為企業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轉型驅動力 任沁新重點談到了中信重工向電力電子產業的轉型發展。他說:為什么要進入電力電子產業?對這個問題,到現在仍有很多人不理解,一個大型、重型裝備制造企業,轉向芯片、集成電路、功率單元、控制系統等電力電子行業,這個方向是否對路?很多人都在懷疑,企業內部亦有質疑的聲音。 任沁新回顧說,剛剛開始的時候,來自各方的質疑聲很大,這是在所難免的。大家知道中信重工曾是國家惟一定點的低速重載齒輪加工基地,傳統的主機驅動是配套我們自己生產的減速機,在很多人看來,用變頻傳動取代機械傳動豈非成了一個人用自己的左手打右手。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