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陣痛屬必然誰能笑到最后尚不明朗 毫無疑問,2014年是中國品牌汽車更加困難的一年。合資品牌產品和價格不斷下探,國家法規技術標準不斷提高,產業格局重復分散,國企改革舉步艱難,企業相互合作困難等,都將中國品牌車企推向陣痛期。 “進入陣痛期是必須的。像前幾年一樣,大家都快速發展,是不可能的。但將來誰能發展好,還很難說。”董揚說。 當記者讓董揚舉例說明時,董揚表示,就目前情況來看,長安和長城做得比較好:“中國長安從2000年開始做中國品牌,堅持正向開發,完成了3代產品的積累,現在正向開發的能力和體系比較強,2014年的高增長率也得益于此;長城汽車一向專注SUV,哈弗品牌獨立一年來表現不錯,H8推遲上市、轎車業務收縮對長城沒有太大影響。其經營層面沒有大問題,開發體系也正在形成。” 董揚認為,其他的本土品牌也各有特色,但誰能高舉中國品牌大旗,現在還很難準確預料。“再過五六年可能會明朗一些,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對于中國品牌企業一再折戟、一再嘗試的高端化之路,董揚的觀點是,高端不是想做就能做。做什么樣的產品,走怎樣的品牌發展之路,取決于企業本身的基礎和實力。“以上汽和吉利為例,上汽有從合資企業獲得的豐厚利潤和人才基礎,直接購買國外平臺,從中高端插入,一代、兩代、三代……大量的投入積累,這條路沒有錯;而吉利全靠自己,也沒有別的產業往汽車產業注資,只能從低端開始做,做高做低是條件決定的。” 談到中國品牌的一個特殊存在———觀致汽車時,董揚給予了較高評價:“觀致是中國品牌的一次勇敢嘗試,無論成不成功,都值得尊敬。它試圖利用中國的市場資源,在資本推動下,吸取世界一流人才,從中端切入,高舉高打。這是一條比較危險的路線,現在斷言其成功與否還為時過早。但廣義來說,觀致給中國品牌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對同行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這本身就是一個成功。” 汽車行業新常態凸顯中位數增長屬合理區間 進入2015年,總結2014年全年情況是常規也是必要的做法。雖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全年的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但董揚也總結出了2014年汽車行業的“新常態”,即產銷速度進一步放穩,問題進一步凝聚、突出,政策管理進一步合理化。 董揚告訴記者,2014年全年汽車產銷的增長速度約為6%~7%,明顯低于2013年的14%,但高于2012年和2011年的增速,對國民經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在我看來,6%~7%的增速略微低一點,6%~8%之間、中位數為7%比較合理,這樣就可以恰當地拉動工業發展,托起GDP的增長。”董揚說。 增速放穩之外,政府“簡政放權”的理念也在影響著汽車行業。董揚指出,2014年在汽車行業管理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如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主導下進行了一系列反壟斷調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三包法規和汽車召回規定取得了一定進展,排放法規較往年得到更科學地實施,新能源汽車政策從規劃走向落地等。 盡管如此,董揚表示,2014年整個行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突出。“這主要集中體現在中國品牌上,尤其是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占有率持續走低,出口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未來如何扭轉局面,是本土品牌需要格外努力之處。”董揚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