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新提到,智能車輛是高技術、智能化的一種集成,是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的輔助駕駛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系統。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以及自動控制技術,是典型的高技術綜合體。國際電工學會曾預測,2050年前,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將占據全球汽車保有量的75%,汽車智能化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發展智能汽車需要頂層設計,標準先行 針對智能汽車發展,吳志新也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智能汽車發展的頂層設計及標準問題。他認為,發展智能汽車需要頂層設計,標準先行 吳志新表示,傳統意義上講,企業的標準如果在行業中達成共識,行業標準進一步升級成國家標準。但在新技術大變革的時期,還不能夠靠企業自發地制定一些標準,在網絡的接口、車輛對外的接口,對外面各種信息源的接口等等相關的標準需要國家牽頭進行規范,這樣可以給智能車輛的開發創造一個標準化的良好環境,否則每家企業對外接口都不一樣,傳輸數據格式不同,未來V2V就很難去實現。
另外,如果各個產品通訊協議、通訊數據格式都不一樣,那么基礎設施這一塊也是很難進一步匹配的。所以,頂層設計,尤其是標準化方面確實需要先走一步。 而至于在技術路線方面,吳志新認為,一個終極目標是全無人駕駛,而全無人駕駛成本會很高,全無人駕駛的高成本致使它可能是一個專業用途。那么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是要把傳感器減得越少越好,更多地降低它的成本,利用外部資源,車與外部信息的通訊,包括定位系統等等各個方面的信息輔助決策,減少很多的傳感器,這個車在和平時開至少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到底要走哪條路線,需要行業、企業等智囊,大家一起來做出一個決策。”吳志新說,是我們馬上跟著國外一樣做全無人駕駛,還是去做更實際的產品,提前布局呢? 另外,吳志新認為,在發展進程之中,要注重智能化過程中的每一個技術進步,讓智能化的研究過程不斷地給社會做出貢獻。 中汽中心希望開發智能汽車測試評價環境 中汽中心是行業的硅谷單位,以服務行業、服務政府、引領技術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在智能車輛到來前夕,中汽中心對智能車輛的研發及技術發展高度關注。中汽中心成立了一個大概有38家單位參與的聯盟,包括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網絡公司在內的多家單位參與到了我們的聯盟當中來,大家來共同規劃中國的智能汽車究竟怎么做。該聯盟成立后已經逐步展開一些工作,也會在不同的時段向大家匯報聯盟能夠取得的進展和進步。 而談及標準,吳志新提到,中汽中心承擔著全國汽車標準化的工作,會和其他的行業協調起來,制定智能車輛的相關標準,這是義不容辭的。“我們也會成立相關的委員會專門研究這一塊標準的工作。”吳志新說,再就是測試技術,我們了解到美國的一所大學建設了測試無人駕駛車輛的一個環境,我們現在也在跟他們聯系,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能夠開發智能汽車測試評價的環境。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