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部分 國內優勢所在 目前,國內制造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經歷了“來圖來料加工——來圖購料加工——同步參與客戶新項目研制”三個主要階段。在國產大飛機的設計制造中,西飛、沈飛、成飛等國內制造商分別負責了飛機的機體部分。 據悉,機體的主要部件都由國內廠商完成,和飛機的其他部分相比,機體部分是國內生產最具優勢的部位,經過多年的外包加工,在技術和成本控制上都發展得較成熟。 據悉,西飛國際和洪都航空是機體制造方面受益的上市公司。其中西飛是負責機體部分最多的國內制造商,在飛機機翼制造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因此西飛承擔了ARJ21和C919的項目中的機翼和中機身的部分,其中中機身由于與機翼直接相連,對強度和耐疲勞程度具有最高要求,是機身部分最具價值的部分。這兩部分加起來約占整機成本的25%。 另外,中航飛機起落架有限公司是中國航空工業唯一的飛機起落架專業化企業。西飛國際與美國古德里奇公司簽訂協議,將各持50%的股份建立兩個合資公司,分別從事民用飛機短艙和起落架專業化生產。博云新材是剎車片的龍頭企業,技術實力強大,在與Honeywell 合資建廠之后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剎車系統的領先地位。從汽車剎車片到飛機剎車片的轉變時公司產品升級的重要舉措,對提高產品的綜合毛利率具有重要作用。
機載系統 行業趨勢催生資源整合 機載系統包括,航電系統和機電系統。目前,航電系統功能綜合化與生產廠商分立相矛盾。 根據航電系統發展趨勢,當前更加強調系統的集成管理和綜合應用,從過去分布生產獨立功能產品向集中生產綜合功能產品轉變,而當前國內相關生產廠商分立,還沒有具有綜合實力的企業。對產品功能的升級促使了中航工業必須將分立的航電系統資產整合為一個整體。 據悉,中航工業正在緊鑼密鼓地將航電系統資產統一注入ST昌河,對航電資源的整合有利于飛機產業鏈的完善和優化,而ST昌河將成為其中受益最大的上市公司。 據了解,機電系統是國內民機生產的又一短板。中國從未生產過民用飛機,民機在整體結構與性能要求上與軍機相差較多。因此當前選擇與國外合作的方式,大部分都采用合資建廠的方式生產,雙方各持50%的股份,用市場換技術。
國內涉及的上市公司,中航精機: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國內唯一一個專門從事航空生命安全救生系統裝置研究、設計、制造、試驗的國防科技研究所。中航精機是其唯一資本運作平臺,且集團有整體上市的預期,有可能將資產逐步注入上市公司。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