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陸地和淺海油氣資源的日益枯竭,深海油氣資源日漸成為未來油氣增量的主要來源。6月11日,“第五屆中國海洋工程技術裝備論壇”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本屆論壇以深水鉆井技術、完井技術和深海裝備為核心,圍繞一系列水下鉆完井前沿技術,與業內專家學者一同探討中國海洋經濟,尤其是海洋油氣產業發展的新戰略和新思路。 會上,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劉燕嘉表示,目前全球有超過110座半潛鉆井平臺年齡超過30年,已到了更新換代的時期,未來深水鉆井裝備和生產裝備將保持旺盛需求。 海工裝備前景可期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油氣資源開展重點將從陸地轉向海洋,未來海洋油氣開發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國石油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秦永和表示,海洋石油資源量約占全球石油資源量的34%,在全球近十年發現的大型油田資源中,海洋油氣田占據了60%以上。其中新發現的深海油氣田,平均儲量規模達1.6億桶,是陸地儲量的8倍。 海洋油氣的發展將為我國船舶工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帶來巨大發展機遇。業內人士分析稱,2013~2018年全球海洋油氣開發的年均投資將在3270億美元以上,如果按占比20%~25%估算,海工裝備市場年需求在650億~810億美元之間。水下設備市場,包括水下管匯、立管、出油管等,預計將在今后4年增長50%,2015年的投入可達300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船舶工業在世界市場整體低迷的環境中,今年新承接船舶訂單同比增長242.2%,占國際市場份額達47.9%,海洋工程裝備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提高了16個百分點。 隨著國內船舶工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完成,業內人士指出,經過多年的產業升級與調整轉型,我國海洋工程技術將朝著高、精、尖領域發展。預期至2016年,內地海洋工程裝備將實現淺海裝備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至2020年,全面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設計和制造技術。 深海裝備突破點
“中國雖在淺海鉆井裝備建造上已占半壁江山,但深海開發裝備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劉燕嘉對記者說,目前中國深水鉆井裝備的客戶認同度還很低,中國深水鉆井裝備的整體配套能力還很差。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