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徑 功夫在船外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無船可造的企業來說,該靠什么生存?日、韓造船企業從“單核”向“多核”業務結構轉變的歷程,以及近年來我國造船企業不斷進軍新領域的成功嘗試,已經把問題的答案指向了“多元發展”。 以“船”字命名的中船重工,之所以能在造船業寒冬中逆市而上,功夫就在船外。早在2008年前后船市還火爆時,中船重工就已經預判到市場可能出現調整,并提出了“強力發展非船產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非船舶裝備占集團經濟總量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3.6%,同比增長24.9%,成為集團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而對于“船小好調頭”的中小型船企來說,轉而發展“非船”產業無疑不是一個出路。據重慶一位造船廠老板回憶,2010年前后,涪陵造船廠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約有60家,到現在仍依靠造船存活的估計不到10家,其他除了停產關閉的,多已轉行靠“非船”業務生存。 同樣,面對2010年底以來航運業運力過剩,造船業產能過剩的行業現狀,長期接不到造船訂單的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廣船國際)在2012年6月決定通過大力發展非船業務來抵御船企正在來臨的寒冬。轉型后,公司非船業務生產經營“齊頭并進”,形勢喜人,先后接到砂缸、海工項目配套卷管、摩天輪等訂單。 不過,大部分中小造船企業轉型并不容易。據悉,船廠設施、設備難以用于其他產品,直接限制了企業的轉型。此外,中小船企還要面對技術力量不足、市場開拓難度大等問題。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做非船業務一定要找準優勢和突破口。中船重工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孫波告訴記者,“我們選擇產業絕不拍腦袋,一定要與造船相關,要與我們所擅長的技術相關。”這些年,中船重工涉足的非船產業多種多樣。大到三峽工程的升船機,小到人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吸管,有些看上去與造船相差甚遠,但這些看似從零開始的產業,對中船重工而言其實都有多年的技術儲備。(記者 安亞輝 見習記者 董景婭) 化危為機迎“暖春” 金融危機以來,航運市場就一直處于低迷期。但泥濘并未使所有船企淪陷,在寒冬中仍有一些企業表現亮眼。從他們的經驗來看,光靠被動地等待船市復蘇顯然不行,只有迎難而上,化被動為主動,才能轉為危機迎“暖春”。 首先,企業要發展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對未來的風險有一定的預判,才能在危機來臨時最大程度降低損失。以中船重工為例,他們早在2008年船市火爆時就提出了“強力發展非船產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這才得以靠“非船”產業的強有力支撐在船市寒冬中實現逆勢增長。這也提醒船企,市場不穩定時,要及時通過多元發展來分散風險。 其次,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細看近兩年日子相對好過的各家船企,無不是科技創新力度大、新產品開發快的企業。“市場低谷,恰是創新升級良機”。船企要突圍,就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尋找和把握有增長潛力的市場“空白點”,將其變成企業發展的機會。 只有善于填補“空白”的船企才能走得更遠。(jiao點com) 中國鍛壓協會為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增加采購商與供應商的面對面直接溝通機會,定于2014年9月舉辦全新一屆國際鍛件、沖壓件、鈑金件零部件采購會。供應商名額有限,有意者請速報名!咨詢電話:010-68465045。網址:http://caigouhui.duanxie.cn。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