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接受是關鍵 目前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如再制造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再制造作為新的理念還沒有被消費者及社會廣泛認同;再制造舊件來源及再制造產品銷售渠道不夠暢通;再制造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等相關法規亟待修訂,有關管理制度亟須健全,技術標準還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勵等。這些問題已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正在著手研究解決。 2013年,有關再制造產業“以舊換再”的政策集中出臺。先是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將開展再制造“以舊換再”,拉動節能環保產品消費。而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再制造產業“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啟動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工作。 根據《通知》,對符合“以舊換再”推廣條件的再制造產品,中央財政按照其推廣置換價格,即再制造產品銷售價格扣除舊件回收價格的一定比例,通過試點企業對“以舊換再”再制造產品購買者給予一次性補貼,并設補貼上限。 作為國家發改委確定的首批14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之一,濰柴動力(濰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主要對濰柴動力生產的各系列柴油機及其零部件進行再制造,再制造發動機適用于客車動力、卡車動力、工程機械動力和陸用發電動力等領域。短短5年時間,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于2011年11月底通過國家發改委驗收,19種機型納入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產品目錄。 業內人士認為,再制造的關鍵點在于如何“收的回來,賣的出去”,如舊的發動機能回收回來,作為再制造的資源不僅可用,而且再制造的產品能夠賣得出去。而大多數人對“再制造”的產品和相關政策還很陌生。對再制造產品心存疑慮的不光是消費者,一位來自某國有大型整車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表示,機械零件都是有疲勞壽命的,比如一個齒輪,其壽命是50萬公里,但跑了5萬公里還是40萬公里,普通消費者根本沒辦法區分。因此對于這次試點的產品之一變速箱來說,外殼再制造應該沒問題,但內部的傳動零件,比如齒輪、軸承之類就不好說了。他認為,再制造產品要推向市場,關鍵要有相關標準、體系,能保證再制造和新品達到相同的質量,而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因為要通過相關試驗來檢驗,尤其是再制造產品的一致性更是需要大批量的試驗,可能比直接生產新產品還要費勁。 事實上,根據國家的再制造管理辦法,再制造產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產業鏈,從事再制造的企業本身就是整車生產企業或零部件制造企業,或者是經過授權的企業。以濰柴為例,其從事再制造產業只是針對自己的產品,流入市場的再制造產品仍然通過濰柴的售后服務網絡保修,提供與新品完全相同的服務。 隨著“以舊換再”試點工作的開展,一些細化的配套政策也即將出臺,相信到那時,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一川)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