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3.9%,其中乘用車銷量略高于整體增幅,達到了15.7%,這一增幅超過了年初多數業內人士的預期。不過,在整個車市發展一片向好之際,中央相繼頒布的節能減排政策和地方政府相繼推出的限行限購政策又給車企們敲響了警鐘——指望汽車行業像前幾天那樣的爆發式發展是不太可能了。 作為車企下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們也無一沒有感受到車市發展趨緊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拓展業務,提升或鞏固現有市場份額成為所有零部件企業的重點功課。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里,記者采訪了包括制動系統、安全系統、汽車內飾、濾清器行業、自動化產品、車聯網等領域多家零部件企業,通過對這些企業的采訪可以發現,盡管身處不同領域,一些零部件供應商針對車市采取的應對措施也多有相通之處,以下是筆者對這一年來不同零部件企業與服務商的應對措施的梳理與盤點。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加強國產化是關鍵 隨著車市增幅的逐漸放緩,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車企對于零部件廠商的考核標準也日益提高,其中成本控制水平和快速反應機制成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大陸集團動力總成系統部傳感器與執行器業務單元高層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陸旗下的大部分傳感器和執行器產品都已經引入中國市場,其中執行器產品大部分已經實現了本土化生產。該高層指出,本地化生產給大陸帶來的最大優勢便是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對接客戶以及避免由于匯率造成的損失。而這一點同樣得到了全球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費斯托的認同。在過去的幾年里,為了給本土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費斯托耗資2千萬歐元對濟南工廠進行擴建,并增設了費斯托中國物流中心,除此之外,與很多跨國公司一樣,費斯托也在中國上海設立了亞太技術中心,并于2012年開始對該技術中心進行擴建,進而針對本土客戶需求開展更好的本地研發工作。為了更好地契合本土客戶的需求,該技術中心的工程師隊伍幾乎均是本土人員。
同樣的,汽車制動卡鉗領域的零部件供應商CBI今年也加快了在華業務的布局,為了更好地貼近主機廠的需求,公司在武漢建廠,其業務可輻射至整個華東、華中和西南一帶。CBI全球CEOMartinaMerz表示,中國市場在其全球業務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未來公司的目標是實現100%的國產化,并將盡快在2014年實現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其本土化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