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些年來最深的感悟,就是經營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不是廠房設備、也不是人才資金。這些都容易取得,也容易交易買賣。經營一家企業最重要,也最有限的資源,其實就是最高經營者的精力和時間。 因為這是企業最有限的資源,最高經營者的時間精力分配,相當于是決定了這家企業的資源分配,也決定了這家企業未來該往何處去?未來能達到什么高度?未來會不會有競爭力? 也就因為精力和時間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就衍生出了接下來要談的重要觀念。 一、身為企業最高經營者,你必須授權。 每個人都是兩雙手,24小時,這是最公平也最無奈的事。公司的運營千頭萬緒,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的時間往往都是被最嘈雜的事情所占有。但是,這些嘈雜的事真的是我們應該做的嗎?是一個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應該費心去思索的嗎?如果捫心自問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最需要的,就是授權,你得逼自己把這一件事情分出去給人家做。更重要的是,人家做的搞不好比你自己做要好得多,前提是你要找到對的人。 二、身為企業最高經營者,你必須知道,什么是“你喜歡做的事”,什么是“你必須做的事”。 每一個人的背景都會決定他的思維方式。如果是一個財務出身的總經理,他在當總經理的時候,一定最喜歡過問財務的事。如果是業務出身的總經理,那他一定會喜歡花時間在業務細節上面。但是如果身為“總經理”,你到底應該做你“擅長的事”還是要做“你應該做的事”?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事情往往是互相拉扯的。身為公司最高領導他最應該做的事,想必是很多“關系公司存亡,很重要,但未必緊急的事”。而這些任務,其實真的未必是我們所喜歡的。所以身為企業的現任或未來的最高領導人,我們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必須要做的事”做好,企業才有未來性,才有競爭力。 三、身為企業最高經營者,你要做一個“造鐘的人”,而不是做一個“報時的人”。
這是一項很重要的觀念。要做一個報時的人很簡單,只要知道時間多少,然后報上就好了。但是要做一個造鐘的人,則是復雜的多。報時,就是一次性的完成任務,每一次的作為,每一次的投入和產出,都是一個單一的結果。造鐘的概念則完全不同, 我身體力行了這些點,在我的筆記本上,我會詳盡的記載我出差的時間和所去的地點,每季去評估我花在各據點和各部門會議的時間,是不是合理且符合效益。我要確保我所投入的時間和企業整體的戰略相匹配,因為人常常會自己沉浸在我們自己習慣或喜歡的狀態里而不自覺。同時,我也會在每周結束的時候,去思考我這周做了哪些事,而這些事情到底是我“應該做的”還是我“喜歡做的”。
總而言之,最高經營者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像拍賣會的高價藝術品一樣,公司各種千頭萬緒的項目,都好像是各大買家,不斷的向你喊價,透過拍賣來取得你這項資源。在這個時候,身為最高管理者的你,唯有清楚的洞見:哪些事,是必須我要親自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