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版”鋼鐵行業淘汰標準年內出臺, 進入2013年,霧霾天氣席卷全國各大城市,范圍、持續時間、頻率都前所未有,大氣污染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繞不過去的坎,作為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代表的鋼鐵行業(主要為二氧化硫排放)成為節能減排“死磕”的對象。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為應對鋼鐵行業的節能減排,包括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等在內的主要管理部門已經就“環保淘汰”達成共識,即以是否排放達標作為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依據,而現有的衡量標準主要是產能和規模。據悉,具體的標準正由環保部制定,內容會非常細致,甚至包括具體的檢測方法。 在日前召開的“2013(第四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表示:“我們和環保部在通力合作,要環保部在年底之前必須拿出環保排放、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 “死磕”鋼鐵 國務院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從2010年的248萬噸下降到2015年的180萬噸,下降27%。 根據國務院2010年公布的“九大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鋼鐵行業在2011年年底前須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 截至2012年,全國共淘汰了4800萬噸粗鋼落后產能。但二氧化硫減排執行的情況并不樂觀。據了解,目前鋼鐵企業50%的燒結機安裝了脫硫設備,而2012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僅比2010年下降了10%,離2015年的目標尚有差距。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提供的數據則顯示,鋼鐵企業已經安裝的燒結機脫硫設備效率很差,平均為38.6%,遠沒有達到設計值和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而且2012年和2010年相比,脫硫效率低了近10%。 分析師認為,雖然現行的各種標準都對鋼鐵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進行了限定,但企業往往有自己的對策,比如要測二氧化硫的排放值,會關掉一些其他設備,將設備調到一個最低的排放量再去測,測出來之后達標,但實際上不達標。 雖然鋼鐵行業的減排進展不利,但國家治理大氣的力度卻在不斷加強。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明確提出要減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