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待 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認為,我國的集成能力很強,比如CRH380A的“心臟”部分大多是自主研發的。但目前中國高速鐵路機車的軸承依然需要進口,主要還是通過日本和德國進口。這個是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國產化的。 原因在于,現在世界上知名的軸承企業,大多從煉鋼開始就嚴格控制每個流程,比如有的軸承鋼材是專門針對高鐵機車設計的,里面需要加什么微量元素,加多少,全是定點生產,特別定制。而目前國內的軸承廠生產軸承對鋼材還提不出技術上的要求,最多只能說“你有什么最好的鋼就給我拿來生產軸承! “因此差距很大,從原材料開始就是短板,還不用說后面的加工、熱處理等問題! 在他看來,高鐵“三基”現在基本依靠進口,依賴度太高存在風險!爱斎蝗靠孔约阂膊滑F實,畢竟別的國家在‘三基’方面也要買人家的東西。” 但毋庸置疑的是,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型成套裝備能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但高端“三基”產品卻跟不上主機發展的要求,高端主機的迅猛發展與配套“三基”產品供應不足的矛盾凸顯,已成為制約我國重大裝備和高端裝備發展的瓶頸。 為此,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十二五”發展規劃》,選擇20種標志性機械基礎件、15項標志性基礎制造工藝與12種標志性基礎材料作為發展重點。 《規劃》要求,通過五年時間的努力,我國“三基”產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能基本滿足重大裝備的發展需要;到2020年,形成與主機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能夠滿足重大裝備和高端裝備對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的需求,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國際領先。 “走高起點、專業化、大批量生產之路,大力發展數字化集成化的關鍵基礎件,并開展智能制造應用示范,才能推動我國軌道交通裝備‘三基’的發展!鼻t明說。 與會專家認為,“三基”行業這幾年獲得了國家足夠的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但他們建議應當將具備條件的軌道交通裝備基礎研究項目列入國家“863”、“973”計劃或科技支撐計劃,增大“三基”立項傾斜力度,投入更多的資源開展基礎技術、前瞻性技術攻關。 中國南車總裁劉化龍表示,“三基”技術的完善是“走出去”戰略取得成功的基礎保障。應圍繞軌道交通高端裝備配套需求,以提高機械基礎件性能、可靠性和壽命為主攻方向,以先進、綠色制造工藝為開發重點,以發展高品質結構材料和工藝材料為基礎,加快“三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