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柴背靠大集團的市場優勢,每年有固定的市場容量讓你消化。”錢恒榮認為加入一汽集團是錫柴有如今的成績的一個關鍵,它讓錫柴有了一個發揮自身優勢的平臺,在學習一汽的先進文化的同時,錫柴也融入了其他先進企業文化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加強了自身企業文化的提升。而這個機遇的產生也是錫柴企業文化“努力向上、追求卓越”的一個必然結果。1992年12月18日,錫柴正式進入一汽集團。“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蔡真法書記說,因為從1993年開始,錫柴就踏上了高速增長的道路,近10年來始終保持產銷量年增長30%以上的態勢。而獲得如此成績的背后無疑就是有錫柴先進文化建設的支持。 翻開錫柴自己出版的《一汽錫柴企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這本書,映入眼簾的是錫柴對自身文化建設的闡述和自豪,對錫柴二次創業以來各個時期企業文化的作用進行了詮釋,目的就是要使廣大員工了解錫柴文化,更理解錫柴文化,更認同錫柴文化,以先進的企業文化駕馭企業發展,從而形成更強大的執行力和企業競爭力。“錫柴的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發展歷史中形成的,是別人買不到、學不去的,是企業的終極競爭力”,錢恒榮對錫柴的企業文化充滿信心。 錫柴的企業文化不僅僅是掛在墻上,說在嘴里,而是轉化為具體行動,實現了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相互融合。掛在墻上的企業文化如何落地?一汽錫柴黨委書記蔡真法認為可以將企業文化進行量化考核。 2010年5月錫柴管理部門經過長期探索建立了企業文化量化考評的指標體系,出臺了《企業文化建設評價管理辦法》,從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評價、企業文化建設狀況評價和企業文化建設效果評價三個方面,拆解成13個評價項目,細化為35個評價內容,規定打分權重,明確獎懲要求,由各黨支部對照標準,每個季度自評一次,管理部門每半年評價一次,最后根據考評結果評選出5個廠級企業文化建設先進部門進行表彰。如此錫柴就使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達到了有機融合,軟規范與硬制度實現了完美統一。 蔡真法表示,企業文化決不能照本宣科,停留在口號層面。錫柴文化講究的就是“執行力”。錫柴認為沒有執行力就沒有凝聚力,也就沒有錫柴今天的成功。錫柴提倡的工作作風就是“一個口號喊到底,一條路子走到底,一項工作干到底”,為了提高員工的執行力,錫柴管理部門出版《員工手冊》對員工日常工作進行細致的規范,將企業理念可操作化,便于員工提高自身素質和企業的凝聚力,同時也便于每一層級的企業文化量化考核。
錫柴幾十年來始終十分重視作為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黨建工作。錫柴在具體實踐中強調支部書記必須配在“連上”,一線車間有專職的支部書記也是錫柴管理中的一張“王牌”,這些支部書記把黨建工作帶到一線,讓一線的生產活動與黨建有機結合。除此之外,在每年最熱的8月,這些支部書記必須去跑市場,不是要他們拉多少訂單回來,而是讓他們深入銷售一線,排摸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重點項目,帶回駐外員工和客戶的困難,以便于通過與有關責任部門的溝通,高效快速地解決這些困難。錫柴在此基礎上還會定期將工作中的難點設計成課題,由支部書記組織進行研討公關,每年組織開展一場課題研究成果發布會,使黨務工作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蔡真法認為,錫柴的黨建工作必須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