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各位全國政協委員與全國人大代表對于智能制造的發展問題都十分關注,“智能制造”一詞仍是眾家熱議的關鍵詞。新工業革命來襲,智能制造持續升溫,引爆“兩會”。
3月5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報告強調:“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完善制造強國建設政策體系,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勞動人口于2014年出現負增長,因而工業智能化成為中國維持制造業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數據顯示,2016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繼續增長,上半年累計銷售19257臺,按可比口徑計算較上年增長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個百分點,產業發展處于上升通道。國際機器人協會(IFR)則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2016年-2018年的銷量將分別達到7.85萬臺、9.81萬臺、12.27萬臺,年均增長25%左右。 為推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升級發展,政府鼓勵和支持民間企業的積極參與。一方面,優化產業結構,鼓勵民營企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15個重點領域,推動優勢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同時加快推進民營企業智能制造,實施企業制造裝備升級和互聯網化提升兩大計劃,推廣機器人應用,推動建設一批示范智能工廠。 智能制造成“兩會”熱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指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弱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少大型的、能夠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龍頭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則是建議政府鼓勵國內IT龍頭企業“走出去”,在具有智能制造研發優勢的德國和美國建立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研發基地,通過同步創新,形成在研發設計、專業服務、系統集成、產業鏈整合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批像SAP、西門子、GE一樣的世界級IT龍頭企業,為智能制造提供從咨詢、規劃、實施、軟件、平臺到硬件的完整信息化能力,有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地。 另外,全國政協委員、民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幫喜認為,要實現工業強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愿景,從宏觀層面來說,就必須著眼長遠,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制造業發展有著整體規劃,將其發展路線提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層面頂層設計,推動同時開展配套體系建設,注重數據安全,如開展相關立法工作等,以高標準、高配套、高質量帶動中國制造業的高速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3次提及《中國制造2025》,稱要全面、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另外,2016年12月工信部發布《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研制60種以上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想必在未來幾年,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智能制造產業能夠盡快的落地實施。 工信部部長苗圩多次表示,2017年將是全面實戰“中國制造2015戰略”的關鍵一年,工信部等部門將出臺一系列舉措,推進智能制造戰略的持續落地和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天拓四方始終致力于中國工業生產、制造水平世界領先。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