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有多火爆?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銷量最高車企統統花落中國已不是新聞,美國autonews網站近日更直言不諱地撰文表示,在政策、資金和市場的支持下,中國資本這兩年已經成了國外新能源車企的“救世主”。 中資“挽救”新能源車企 美國一家新能源商用車廠商曾于2014年接受了中國電動車廠商2000萬美元的直接投資,2015年又額外獲得1500萬美元投資,在杭州成立合資公司并投產純電動廂式貨車。 這家美國廠商的前任CEO表示,中方“有資源、有工程師、有政府支持,但就是缺乏制造電動車的實際經驗。”而這正是外方的優勢所在。對外方而言,他們則獲得了更大規模的市場,以及隨之而來的高盈利預期。 又是“合資建廠”,30多年前傳統能源車“市場換技術”的政策難道要在新能源領域重演?和30多年前的“拿來主義”不一樣的是,新能源領域的合資廠并非當年代工廠的角色,其生產的純電動車由中外兩家企業聯合開發,并且預計今年就將返銷美國,在日后甚至可能將供應全球。 來自中國的資金,也正拯救美國的電動車初創企業于水火之中。“中國的投資人對新能源領域,尤其是電動車領域有更為長遠的考慮。”一家創業型美國新能源車企CEO表示。這家公司不久前接受了北京一家風投的資金注入,讓企業得以繼續擴張。 “我們的投資者也很樂于見到我們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據了解,這家初創型公司已經瞄準了中國國內港口、機場專用的小型電動車市場。 “對我們而言,中國也意味著更大的成功機會。中國對新能源車的補貼、政府的支持力度、迫切希望電動車成功的渴望,都勝過目前的美國。” 海量市場的潛力 中國國務院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表示,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氫燃料電池車也要同步發展。 據美國媒體統計,去年美國純電動和插電混動車的銷量僅有12萬輛左右,同比下跌了5%;中國同期銷量超過33萬輛,同比有著3.4倍的增幅。 據了解,美國聯邦政府的補貼最高僅有7500美元(約合4.8萬元人民幣),且僅在部分州提供地方性補貼。另一方面,中國的中央級財政補貼則達到了5.5萬元,而地方性補貼大多與中央補貼維持1:1的比例,總額度可超10萬元。 此外,中國另一大“潛力股”還有專車領域。高風咨詢公司常務董事Bill Russo對autonews表示,一定程度上北京等城市可能要求滴滴、快滴等公司使用電動汽車。“如果想快速提高電動車的滲透率和市占率,可以要求提供專車服務的公司使用電動車。我認為未來電動化將迎來高速發展。” 而即使不考慮上述巨大需求,國內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也將迫使所有廠商投入新能源研發。2015年初工信部發布了新修訂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要求至2020年所有車企生產的乘用車燃油消耗標準必須降至5.0L/100km。 “無論如何,即使做電動汽車虧錢,傳統汽車廠家也要生產一定數量的新能源車,讓產品的綜合油耗水平降低到5升以下。”一家輪轂電機研發企業的CEO如此解讀這一政策。“中國投入到電動車領域的巨量資源簡直不可思議。”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