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萬向精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沒有轟鳴的機器聲、忙碌穿梭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智能手臂正在靈活、有序地完成著從下料到生產完工的全過程。與傳統操作相比,這可以節約2/3的人力,并將班產效率提高240%。 ![]() 多年蟬聯汽車零部件行業首位的萬向,面對國內外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除了生產線的更新,還將如何謀篇布局、調整戰略?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記者:萬向集團一直都有造車的夢想,那么,從汽車零件轉向整車制造,方向的轉變您覺得最大的瓶頸在哪? 魯冠球:公交車我們已經搞了十多年了,但是心里不踏實,因為我們是搞零部件的,對搞整車基礎實力不夠。 記者:新能源汽車正在興起,萬向集團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開拓,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魯冠球:關鍵是電池。(電池)不是逐步提高,往往是突破性的,而且是顛覆性的。所以風險很大。 記者:那面對這些困難,萬向如何取得突破呢? 魯冠球:我們學先進,傍大款。公交找上汽來造,要它支持我,特別是在生產上,特別是在技術上支持我。在美國,我們找了寶馬,要寶馬來造。 記者:在北美每生產的2輛汽車中,都有1輛使用的是萬向的零部件,那在新能源電池的布局上,您有什么規劃? 魯冠球:我們至少一定要做到國際前三位。現在我們的啟停電池已經是國際第一位了。我們總的電池(行業)要在國際前三位。 記者:一直以來,萬向集團都有奮斗十年添個零的目標。在中國制造2025這個大背景下,萬向下一個十年有什么規劃來實現這個零的跨越? 魯冠球:我們就提出來,創新聚能城。真正要把一個節能的、環保的、科技的,再要把人才聚集起來,這樣一個萬向創新聚能城。 業績報表:從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統模塊供應,始于農機廠的萬向集團,如今已成長為年收入上千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作為首批在美國設廠的中資民營企業之一,二十多年間,萬向已將觸角延伸到英國、德國等10個國家,海外員工超過萬人,成為通用、大眾、克萊斯勒等國際汽車品牌配套合作伙伴。 優化資源配置、布局清潔能源,萬向做出的選擇,代表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在向著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目標,步入發展快行道。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