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達國家引進關鍵技術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困難也越來越大,但走出去或者技術品牌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對企業具有極大的吸引力。”9月24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在中國(花都)汽車論壇上對眾籌汽車資訊說。 導致這種狀況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汽車自主品牌和供應鏈體系技術對先進技術等需求較大,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警惕;二是自主車企和零部件企業,在消費升級的驅動下,被迫升級。 一些自主零部件企業,去年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海外收購。比如說中國化工橡膠以70億美金收購意大利輪胎巨頭倍耐力,成為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65%,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制造業最大的海外并購。另外,維柴動力收購德國德馬泰克,持有直接和間接的持股達到83.27%。 實際上,中國車企的需求已經不止是技術,而是更加核心層面的東西。“現在講中國和國外企業的差別,技術差距大概五年,管理差距十年,文化差距在15-20年。”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說。 消費升級倒逼 中國汽車市場除了銷售規模在較快增長外,最大的特征是消費升級在加速。有幾個很明顯的表現形式,比如豪華車市場迅速擴張、SUV持續熱銷等等。 這兩類產品價位更加高端、車型更加大型化。豪華車占比迅速提高在乘用車中的比重已經提升到10.3%,豪華車價格比普通車貴,消費升級導致了豪華車熱銷。 另一個升級是,SUV已經占到了乘用車的40%份額,銷售100輛乘用車有40輛是SUV,SUV價格整體比轎車高20-30%左右。 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消費者對汽車產品品質、品牌要求都在大幅度提升。很多自主品牌企業都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已經完全進入正向研發軌道,比如奇瑞、吉利,還有長安、廣汽。 車企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給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鏈條上企業的研發能力提出一個極高的要求。此前零部件靠低成本能夠占領市場,現在由于整車企業已經進行正向研發,打價格戰很難滿足需求。 “要求整車品質不斷提高,傳導到零部件,要求零部件質量、性能要跟上整車發展步伐,你要跟不上,對零部件企業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影響。這是零部件質量性能方面的要求,是整車方面變化帶來的。”徐長明說。 領先的車企在技術、造車工藝等等方面已經進行了升級,比如東風日產建設了先機工程技術中心,通過數字與實物的高度吻合的品質提升活動、協同供應商進行全過程的早期同期開發和供應商在內的全過程品牌可追溯系統等方面進行產品開發。造車工藝的提升,是整個汽車產業鏈條的升級。 這就逼迫供應商必須進行相應的升級,才能符合要求。“主機廠和汽車產品的升級,意味著整個零部件供應鏈條,零部件生產、研發都需要升級。”東風日產內部人士說。 目前國內零部件企業大概有10萬家,規模以上的約為1.3萬家。根據中國汽車零部件研究會的調研數據,我國汽車零部件小型企業占62%,中型企業占25%,大型企業占9%,大型零部件企業非常少,整體競爭力較弱。其中,內資企業占73%,外資企業占15%,中外合資企業占12%。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