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7日消息,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今天刊文稱,中國逐步崛起為自動化中心,打破了有關機器人和全球經濟的許多假設,同時也標志著中國經濟的重大轉型。 以下為文章全文: 著力發展自動化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但如今,這個制造業大國卻準備將許多工作交給機器人來處理。 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去年的銷量還是實現了54%的迅猛增長。這一繁榮景象表明整個行業欣欣向榮。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的統計,中國明年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將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逐步崛起為自動化中心,打破了許多關于機器人和全球經濟的假設。 經濟學家往往將自動化視作發達國家避免工業企業流失的一種方式,甚至可以借此重新奪回已經流失的企業,因為這一趨勢的重點是降低勞動力成本。這一動力已經消失。相反,在亞洲、非洲和拉美的前沿市場,機器人正在逐漸取代人類從事各種工作,導致建設新工廠帶來的就業效應大打折扣。 中國的這一趨勢源自多項經濟因素的共同推動。盡管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仍然低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但這一指標同樣也在快速增長。這便壓低了很多企業增加就業崗位的積極性。而新的機器人技術成本不斷減少,使用難度也日益降低。除此之外,無論工廠設在哪里,很多在中國增長迅猛的行業(例如汽車制造)往往都會高度依賴自動化生產技術。而在電子行業等看重精細化運作的領域,很多工作也只能由機器完成。 華盛頓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經濟分析師亞當斯·內格爾(Adams Nager)說:“我們認為中國只會生產價格低廉的小零件,”但這并非他們的重點。他認為,中國正在逐步降低服裝生產等依賴大量勞動力的行業,轉而重點發展資本密集型領域,例如鋼鐵和電子等以自動化為推動力的行業。 中國的重大轉型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的趨勢與世界其他地方并無太大差異。 然而,這一趨勢在中國的興起卻標志著一場重大轉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現在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可以利用工業化孕育大量的就業增長,從而幫助其超越眾多富裕國家。而中國則是其中之一。倘若自動化趨勢延續下去,就業增長就有可能放緩——盡管這一現象在中國尚不明顯。 國際機器人協會估計,去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22.5萬臺,同比增長27%。全球主要市場的機器人銷量都在增長,其中半數源自亞洲。但中國的表現卻尤為突出,2014年機器人銷量高達5.6萬臺。 該機構認為,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將會繼續繁榮,原因之一在于那里的“機器人密度”相對較低。中國每1萬名工廠工人對應約30臺機器人,而德國的這一指標卻高達中國的10倍。 “中國(在機器人領域)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喬治亞理工學院機器人實驗室主管亨里克·克里斯滕森(Henrik Christensen)說,他還補充說,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都在中國積極設廠,滿足該國對新設備的大量需求。 Adept Technology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硅谷的機器人制造商,該公司首席業務開發和戰略官特里·漢農(Terry Hannon)表示,他去年在一個中國展會上看見了400家新成立的本土機器人制造商,這著實令他吃了一驚。富士康便是這些新秀中的一員,該公司已經宣布將生產和安裝數千臺機器人,以便為蘋果iPhone和其他產品提供組裝服務。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