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前3天,一篇微信文章悄然出現:“你覺得,馬云、孫正義、郭臺銘這三個華人首富湊在一起,能搞出一個全球機器人產業新高地么?” 乙未之夏,“互聯網+”熱潮席卷,刷屏朋友圈,而《美國已進入“新硬件時代”》又把視線聚焦在“重視制造”。就在馬云他們三首富聚首的大約一個月之前,中國政府網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這份備受關注的重磅方略,“刪減版”也超2萬字,“部署了全面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緊鑼密鼓,幾天前,“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又宣布成立……這是“互聯網+”的盛夏,也是“制造強國”的盛夏。 去年也是夏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
前不久,東莞首個民營企業建造“無人工廠”的新聞,引發加工制造業對“機器換人”的空前關注。因為是“東莞制造”的東莞,因為是“精于計算”的民企,所以這一動態被視作了風向標的意義。該企業一位羅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直到夏至這一個多月來,要去參觀學習“機器換人”的企業團體,已經多到“難以應付”…… 記者多方采訪。從業界,到學界,眾口一詞“當下是國產機器人不可錯失的窗口期”——“就像20年前我們趕上IT業的蓬勃發展機遇,產生了很多比肩世界水平的IT界成功人士。目前國產機器人正處這個窗口期,抓住機遇就會有足夠的機會和市場,錯過就很被動,越往后門檻越高”。而上海及長三角亦已探索在前。
節骨眼上,尤需警惕“高燒癥”。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