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有三家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并購國外零部件資產的大事發生。 6月30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同意以8億美元收購美國瀚德汽車,這是中國收購美國汽車業相關資產最大的一筆交易;3月29日,濰柴動力以1.87億歐元再次收購德國凱傲公司4.95%股權,完成后濰柴動力間接持股比例將達38.25%;3月23日,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以高達70億歐元收購倍耐力,這是中資企業在意大利最大一筆投資。 一宗宗案例,顯現出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國際化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不僅態度主動、能力更強,它們更希望通過并購來獲取先進技術、優質客戶和全球市場配套機會。 獲取新技術進入高端市場 這不是它們第一次進行海外并購。早在2011年中航工業就收購了通用旗下耐世特汽車系統公司,中國化工橡膠也在澳大利亞、挪威等地投資多個項目。這些企業有經驗和能力來實現如此大規模的海外并購。中航工業和中國化工橡膠領導都曾表示,國際化是企業重要的發展戰略,必須抓住機遇,收購擁有核心技術、規模較大、盈利較好的零部件產業,快速切入高端零部件配套市場。 春暉資本董事長汪大總認為,外延式發展可幫助企業吸收引進新技術、新產品。國內零部件企業在傳統零部件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力相對不強,通過收購這些優勢資產,能夠幫助提升我國零部件產品的技術實力。 中國航空汽車系統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專務周世寧表示,中航下屬企業在汽車密封領域的技術能力并不差,但總進不了高端配套市場,收購瀚德汽車就有希望借此進入高端汽車配套市場。 資源整合能力是并購成功的關鍵 國內一家成功進行海外并購的零部件企業老總曾經告訴記者,海外并購后的整合是中國企業最頭疼的一大難題。中外雙方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的差異,中外文化及價值觀的不同等都會影響后續企業的發展。一不小心就成了“接債俠”,或者“為他人做嫁衣”。 很多時候,國內零部件企業過分關注并購是否成功,而對并購以后的資源整合考慮很少,從而導致就算是優質資產卻沒有得到利益最大化的結果。當然,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海外并購前會對被收購的企業進行詳盡的財務研究,然而可能還會忽略來自于當地政府、政策法規、勞工組織、供應商、客戶結構、文化等潛在風險。 因此,在為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海外并購取得的成績高興的同時,也要注意潛在的風險和提升管理能力,做到不僅能夠買下來,還能駕馭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