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并購整合,愈發值得關注。不僅是因為巨大的交易金額,更重要的是在“吸收重組”與“剝離出售”一系列動作之后,零部件企業所在的細分行業競爭格局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未來幾年,國際綜合性的零部件企業集團數量或將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在每個細分零部件領域逐漸誕生的僅少數行業巨頭。 有買有賣戰略性補強 通過并購重組形成產業巨頭是很多國際零部件企業的選擇。 5月15日,德國采埃孚完成對美國天合的收購。這場價值135億美元并購造就了僅次于德國博世的全球第二大零部件供應商。而為完成這次交易,采埃孚將旗下合資公司采埃孚轉向機公司50%股權轉讓給博世,天合則先后將旗下發動機氣門業務、懸掛業務賣給輝門和日本THK。由此,也強化了博世、輝門、THK 在各自業務領域的領先地位。 另一個零部件巨頭出現在半導體行業。3月初,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兩大芯片巨頭宣布合并,新公司市值超過400億美元,將著眼于成為全球汽車半導體解決方案和微處理器MCU領域的領跑者,為避免反壟斷調查,恩智浦選擇出售自家高性能RF產品部門。 強化領導地位開拓全球市場 為保持領先地位,國際零部件企業一直密切關注整個產業鏈上的每個節點。 前不久,大陸完成對芬蘭伊萊比特旗下汽車業務的收購,目的在于加強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軟件業務。過去幾年,大陸將自動駕駛技術作為集團重點研發方向,并已先后與美國IBM及思科公司達成合作,這次收購則是對研發力量的再一次補充。 隨著汽車零部件市場的逐漸飽和,歐、美、日零部件企業選擇大力開發海外新興市場。今年1月,美國李爾公司完成對美國鷹革沃特華的收購,增強了在汽車座椅方面的產能和設計能力。為將汽車座椅業務拓展至全球,李爾正處于并購擴張階段,收購鷹革沃特華是其海外擴張計劃的一部分。 加強產品互補劍指新技術 集中資源做優勢產業,這是國際零部件企業并購重組所把握的關鍵之一。2月19日,德爾福以約7.27億美元的價格向馬勒出售旗下熱交換系統事業部,由此獲得的收益將用來發展涉及安全、綠色、互聯的汽車電子零部件產品。而對馬勒來說,購入的熱交換系統事業部將增強其在熱交換系統的市場地位。 相比而言,產品、市場、技術互補的并購重組更有利于雙方共贏。2月5日,麥格納宣布收購飛利浦建興數位科技(PLDS)位于德國的平視顯示器和電子元器件業務單位,及其位于臺灣的超聲波傳感器業務。這加強了麥格納在歐洲的電子工程研發制造能力,進一步實現發展電子產品組合及將多種車聯技術推向市場的目標。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