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美的等知名大企業的自動化改造又直接帶動了一大批下游企業開始走上智能化制造的創新道路。為眾多知名家電企業配套的廣東順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順威從2008年開始進行自動化改造,預計到2017年全面實現“機器換人”。順威科技管理部高級部長丁斌說:“主體企業自身進行自動化改造,對配套企業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交貨期縮短令生產周期變短,這使得各個企業不得不通過機器換人提升效率。” 這是一條全產業鏈,順德全區的產業智能化升級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如今一大批“無人車間”、“智慧工廠”正不停地出現在順德,行業涉及了家電、塑襯、服裝、五金、汽配、家具等。這樣的情況恰好印證了采訪中順德區區長黃喜忠反復強調的一句話:“企業是創新驅動的主體。”他告訴記者:“去年1年,順德制造業信息化改造投入88億元,而今年的企業報備意向已達300億元。” 據了解,截至2014年底,順德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12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省創新型企業6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10家,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試點企業4家。這些數據客觀而冷靜地為我們勾勒出了各類型企業在順德創新驅動道路上釋放出的巨大能量。 技術是創新驅動的核心 要想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是趨勢所在。 有企業參與,有產業升級的決心,但順德依舊面臨著創新驅動道路上一個關鍵問題——核心技術。黃喜忠說:“無論我們本土的企業與德國庫卡合作還是與意大利柯馬公司合作,核心技術永遠掌握在他們手里,要想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是關鍵所在。” 面臨這樣的困境,順德正在努力搭建豐富多樣的創新平臺,這些平臺或能夠給予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力量,或能夠為順德創新驅動注入新鮮血液和創新想法。 坐落在順德西南方向的中山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聯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大—卡大研究院”)便是順德眾多的創新平臺之一。研究院2014年6月正式進駐順德,在短短1年不到的時間里已經得到了60多項專利。如何更加智能地管理城市地鐵、下水管道?如何解決新一代穿戴式設備的柔性問題?如何讓物理網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是研究院目前重點推進的3個課題。院長譚洪舟說,最好的情況是這些課題的相關研究成果和技術能夠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投入實際生產中。 譚洪舟的想法直接彰顯了作為新型研究院的中大—卡大研究院的價值。“政府出資創立研究院,但之后我們要自營自收。”而目前研究院有兩種盈利方式:一是轉讓技術,二是吸引投資基金。因此能夠以最高效的方式將研究院的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是一種雙贏。
與此類似的新型研究院在順德已聚集了不少。廣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2014年牽頭,協同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自動化研究所、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北航順德產業基地等多家機構籌建“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院長助理南建忠告訴記者:“順德區計劃投入20億元支持機器人研究院建設,打造100億元智能機器人產業鏈。”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