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共軌系統上,我國已經建立起自主研發能力與研發人才隊伍,但是,制造工藝這一產業發展瓶頸急需突破。”5月12日,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簡稱無錫泵所)所長朱劍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我國自主生產高壓共軌企業有新風、龍口、北油、南岳、無錫油泵所、威孚等。雖然一些企業都得到了國家大力支持,也承擔了國家產業課題并取得了部分成就,但仍然沒有產品能夠大批量投入市場。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博世。據統計,博世在我國高壓共軌市場上占有的份額在75%以上。這足以說明我國自主企業在該領域上與外資巨頭的差距。
■自主高壓共軌企業需邁過兩道檻 差距主要體現在兩道檻。這兩道檻也是自主高壓共軌企業亟需突破的。 第一,要加深對研發理念、方法、思路與方式的理解。“談起產品設計,許多自主品牌企業,自認為能夠做出國際先進產品,實際上并非如此。”南岳電控(衡陽)工業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玲湘說,中國汽車工業在許多核心技術上都采取拿來主義,消化不夠,造成產品在最初設計階段就與國際先進技術有很大偏差。“共軌系統零部件國際供應商都是采用最先進的設計軟件、流程與計算方法整體設計,這也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朱劍明說,國內許多企業仍然采取原來油泵油嘴的設計方法,整個共軌系統的設計方法、理念與國外差別很大。 第二,電控共軌技術是柴油發動機最核心的技術。電控共軌系統由高壓油泵、共軌管、噴油器和電控單元組成,是柴油機中加工難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系統,對制造工藝要求也非常高。“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自主共軌企業亟需突破的瓶頸。”在談到制造工藝時,朱劍明這樣說。近幾年,國內幾家企業雖然掌握了電控共軌系統的制造技術,但關鍵設備仍靠進口。國外技術封鎖、設備壟斷和技術轉讓費用昂貴,制約國內電控共軌技術發展。對此,歐陽玲湘也十分認同。“由于制造裝備遠遠落后于國外,自主共軌系統的核心零部件在產品可靠性、穩定性和精度等方面都無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此,即使購買了進口設備,自主企業仍做不出達到國際水平的共軌系統。 ■制造裝備正在突破 讓人欣慰的是,自主企業已經對制造工藝有所認識,并在電控共軌柴油噴射系統制造技術與關鍵裝備的研發及應用上立項研究,取到了部分成績。 2014年8月30日,由無錫泵所牽頭承擔的“電控共軌柴油噴射系統制造技術與關鍵裝備的研發及應用”國家04課題順利通過了工信部驗收。據朱劍明介紹,該課題突破了精密零件的多軸復合加工、精密小孔加工、超高壓力清洗以及裝配和測試等關鍵技術難關,解決了機床的結構、控制系統、測量系統和工具系統等問題,形成自主的知識產權和電控共軌零件的加工方案。“無錫泵所對所有的共軌系統所有的制造設備都進行了研究,開發出共軌系統加工裝備,而且精度達到了國外機床水平。”朱劍明表示,開發的加工制造裝備并不是簡單的機床而是包含了自主的工藝。 無錫泵所還需要經過第二輪的努力突破三項指標才能替代國外的加工裝備,包括可靠性指標、精度保持性、裝備效率。”朱劍明表示。如果突破這三項指標,國產的加工裝備就能替代進口設備,這將大大推動我國自主共軌系統的發展,并大大提高自主共軌系統的競爭力。“預計2016年,我們將達到這三項指標。”朱劍明高興地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